被夢嚇死的唐朝大詩人——杜牧

公元826年,長安,唐帝國這部大車正行駛在下坡路段,剎車已逐漸老化,任誰都已無法改變下行趨勢,除了剎車外諸多零件也已鏽跡斑斑。可駕馭它的敬宗皇帝卻全然不知,以為盛世依舊。於是乎還大興土木,翻修宮殿。面對皇帝老兒的奢華放縱,朝中大臣們屁都不敢放一個。但卻惹起一個毛頭小子的極度不滿,總想著有什麼法子能對皇帝諫上一諫。幾經琢磨,一篇流傳千古的文章便誕生了。此文開頭的十二個字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對!就是"阿房宮賦",此毛頭小子便是杜牧。這篇賦的結尾特別精彩:"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成為史論的經典名言。這賦也成為唐人小賦的翹楚。這一年,杜牧二十三歲。 此賦甫一寫完,剛掛上網,立馬把屏涮暴,粉絲量竄升,杜牧成了當仁不讓的網紅。而他的粉絲中有一個最鐵的叫吳武陵,是太學博士,素以知人善薦聞名。 兩年後,當杜牧參加進士考試時,吳鐵粉就毫不猶豫的出手了:騎著一頭破驢,直接找到時任主考的禮部侍郎崔郾(唐朝的制度,向主考官推薦人材是朝庭允許鼓勵的。王維的狀元及第和玉真公主的推薦就不無關係;孟浩然曾兩次獻詩請求張說和張九齡推薦,後由於詩中得罪唐玄宗而被逐出長安。)鄭重的向他推薦了杜牧,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並當場將杜的"阿房宮賦"送給崔侍郎。   

崔郾接過文章,朗聲便讀,一邊讀一邊連聲叫好,讀罷擊節讚歎稱絕。吳鐵粉亦不失時機地說:怎麼樣,當可取作狀元吧?崔侍郎憋了半天,搖了搖頭回到:已另得其人。如此依次到第五名,崔還尚未有所表示,吳遂大怒,伸手欲將賦要回。崔這才承諾,將杜牧錄為進士第五。後雖有人議論杜有些行為不檢點,崔亦不予理會,以第五名取了杜牧。中進士後一個多月,杜牧又參加了"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並獲第四名,授宏文館校書郎,開始了宦海生涯。   

杜牧出生於典型的官宦世家,曾祖杜希望是著名儒將,開元年間任汾州西河太守並在西河謝世。著名詩人崔顥為其幕僚,另一大詩人王維的父親是其同事。逝世後,王維曾作輓歌三首。 祖父杜佑四次拜相,位列三公,為中唐的名相大儒,晚年還編輯過一部巜通典》,這部書也大有來頭;古語"士不讀三通,是為不通"中,三通的第一通即為杜佑的《通典》,其餘兩通為宋鄭樵的《通志》和馬端臨的《文獻通考》。 杜牧的父親杜從鬱,一輩子沒當什麼大官,只做到秘書丞,在杜牧十四五歲時,便已去世。 杜牧出生於長安,其先祖和詩聖杜甫的先祖同宗,俱出自襄陽杜家,是晉徵南大將軍杜預的後裔。杜甫大約和杜希望同屬一輩。   

杜牧既出身名門,又懷奇才,且居晚唐漸亂之世,因此他的平生志向是希望能象先祖一樣,扶佐君王,濟世報國;可誰料最後卻以詩歌留芳,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留下一大堆金句。隨便說幾個:"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還有一首七律詩是毛譯東主席非常喜歡的。當年在江西瑞金,身為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在政治上被排擠而靠邊站的同時,身體也遭受一場大病,徘徊在生死邊緣。是一生中最低谷的時候,經常誦讀的就是杜牧的這首《九曰齊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人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總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而對"人世難逢開口笑"這句有很深的體會。唉,世事無常,徒增概嘆。此外杜牧還是個大書法家,比柳公權稍晩些,其留下的國寶級墨跡"張好好詩"現存故宮博物院。   杜牧二十五歲開始步入政壇,同年在其祖父昔日曾提攜過的尚書右丞沈傳師出任江西觀察使時,受邀入幕。且在幕僚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前後轉任南昌、宣州、楊州。除了沈傳師外,在楊州是在牛僧孺的淮南節度使府上。約三十四歲左右調回朝廷,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補闕、文史館修撰、膳部員外郎等職。快四十歲時外放,先後到黃州、池州、睦州任刺史。 在睦州任上,他廣泛收集史上諸多戰爭實例,再結合自己研讀兵書的體會,註釋了《孫武十三篇》,並上呈時任宰相周墀。在《上週相公書》中,杜牧寫道:"某所注《孫武十三篇》,雖不能上窮天時,下極人事,然上至周秦,下至長慶、寶曆之兵,形勢虛實,隨句解析,理為三編,輒敢獻上,以備閱覽。"。此外,他還多次上書朝廷,討論國家形勢,提出振興措施,闡述用兵方略等等。以期得到更多的賞識和更大的舞臺。可是所有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終其一生也沒有帶兵征戰沙場的機會。   

大約四十六歲左右又調回朝中,任吏部司勳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幹部局局長,專門負責考察選拔幹部。沒幹幾天,又覺得無聊,成天為他人做嫁衣。便又上書要求到杭州當刺史,杭州去不了又要求去湖州;且湖州是連上三書,結果卻是乘興而去敗興而回。 為什麼會連著三次上書要求外放湖州當刺史呢?這其中是有貓膩的。話說杜牧中進士後,春風得意馬蹄疾,曾訪湖州尋佳麗。在湖州刺史的陪同下,觀看過一次精彩的龍舟大賽。彼時,湖州佳麗傾城而出,杜牧的心思本就不在龍舟賽,而是藉機尋找美女。遺憾的是,一整天過去,遍閱群芳,舟賽已結束,卻未尋到一位稱心的妹子。正在意興闌珊,無精打采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見一老媼牽一少女,款款而來,驚為天人。也不怕唐突,便上前相見並當場求了親。由於杜牧自身條件太好了:既是新科進士、世家公子,文章名滿天下,又是在當地最高領導的陪伴下。因此,女方便應允下來,並且雙方約定,由於女孩尚小,要求杜牧十年後再來迎娶。杜牧心中掛著此事,眼看十年期快到,才一再請求到湖州當刺史。可是等他折騰了幾次,終於如願來到湖州並立馬找到當年心儀女神時,卻差一點當場暈倒:女孩已嫁作他人婦,想象中的豆蔻佳麗變成面前的半老徐娘,且是兩個孩子的媽。掃興之餘,杜牧留下一首《嘆花》詩:"自恨尋芳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在湖州悻悻地呆了半年,便又悵然回到長安。 回朝後,官拜考功郎中、知制誥,不久又升任中書舍人,屬正五品。可此時的杜牧已年屆五十,感到仕途沒有什麼機會了,便在樊川修了別墅開始安度晚年。才有了杜樊川的名號。 本來晚年生活也過得很愜意,可是一次不期然的夢,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狀態。大約是在他四十九歲的那年七月份,一個晚上,杜牧在夢裡看到有人對他說:你的官最多隻能做到"小行郎"。夢後沒幾天,他就調任考功郎中。這本是很正常的好事:夢中提拔,不久就兌現。可杜牧這個人也著實有趣,他卻不這麼看這麼想。他認為這是自己的生命和仕途走到頭的象徵。因此心裡就一直不痛快,有不祥之兆,成天疑神疑鬼的。恰巧過了兩個月,他又做了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叫他改名叫"畢"。醒後更加鬱悶:畢,不就是結束的意思嗎?萬事休矣!   

同年十月,有一天僕人來報,說蒸飯的釜甑在蒸飯時裂了。這下就更不淡定了,人還在,做飯的工具就先損了,豈非不祥?十一月十日晚又做一夢,夢中見一紙,紙上寫著"皎皎白駒,在彼空谷",旁邊有人解釋道:"空谷,非也;過隙也。"這意思更清楚不過了,所謂白駒過隙,乃歲月流逝,豈不是說大限將至。心裡受不了,只好去找朝中的星官楊晞,將自己的生辰八字以及半年來的幾次夢境,一五一十的告訴楊晞。楊晞按照五行八卦和星相學,給他認真的推算了一番。然後告訴他,按命理應無憂。且因為"小行郎"後,官又升了一級當了中書舍人,已將夢境破了,不必再多慮。   

杜牧這人雖才高,卻也古怪得很。既已找了專業的星官推算,就應該相信人家,放下心好好過日子。可他偏偏不是這樣,整天拿著銅鏡研究自己的面相。研究的結果是自己鼻折山根,壽數當盡,且眼花頭昏更佐證自己的判斷。於是,便為自己寫了墓誌銘,並焚燒了大量的詩文稿件,然後等死。果不其然,不久就死了。 按新舊《唐書》和"唐才子傳"所記均是壽命五十。唯有一篇文章《唐詩類選後序》,作者乃同是晚唐之人顧陶,其在文中寫道:"近則杜舍人牧、許鄂州渾,泊張祜、趙嘏、顧非熊數公,並有詩句播在人口,身歿才二三年,亦正集未得絕筆之文。若有所得,別為卷軸附於二十卷外"。此文大約寫於公元862年左右,以此逆推,杜牧當卒於五十七、八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