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游安徽:钱桥往事

白荡湖在这里停止向前的奔流,麻溪河的水,优雅清澈。波澜不惊,却碰撞出深厚的湖泊之灵气,这里的天很蓝,能看时光深处的云朵,在我的天空旖旎。最是钟爱那一座古戏台。今天,我又见到了它,依然让我怦然心动。站在它的旁边,近距离,仿佛与过去对话,那些翻涌的历史,或者故事,一定有一部是关于钱桥的。此刻,仿佛听到铜锣声渐起,我轻轻后退,听一曲关于钱桥的往事。

跟着故事游安徽:钱桥往事

钱桥照片 供图: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这曲戏里一定有钱如畿的身影。在昔日的麻溪河,在王家渡口,是谁皱紧眉头,为这一方百姓分忧?又是谁捋须微笑,看百姓喜笑颜开。是的,就是钱如畿。钱如畿,字公锡,本县仪山人,弘治年间贡生,官至浙江布政司都事。他捐资造桥,发展了这里的交通,后来逐渐形成集镇,人们感恩钱如畿,将此桥命名“钱家桥”,后来,钱桥变成了集镇的名字,多么厚重。这里的名字是虔诚的,这里的人民是淳朴的。往事,仍在回味。

跟着故事游安徽:钱桥往事

钱桥照片 供图: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这曲戏里一定要有姚鼐的声音:“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嗯,这样的恬谧安静、和谐美好,不正是美丽乡村的完美表达吗?学堂凹,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名字,我似乎已听到私塾里的书声,我也听到了着一身长衫的先生,来回踱步的声音。1784年,50多岁的姚鼐淡薄名利,辞去官职,开始了他四十余年的讲学生涯,门生遍及全国,让桐城派走上更高的舞台。诗风仍在,深嵌在这块含香的土壤里,深嵌在学堂凹的名字里,传承、永恒。走在林荫里,你或许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间或几声鸟鸣,那是不是一种淡定,一种在往事里徜徉的洗涤。红尘万丈,却独爱这一片树林,一片刻着故乡和自己乳名的风景。

跟着故事游安徽:钱桥往事

钱桥照片 供图: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亭廊、广场,树林、小径,通向文明,通往和谐。但这曲戏子,一定还有祖辈们的背影。农耕的岁月,山河是一张宣纸,任父母泼墨,春夏秋冬是最好的素材,画出日子,画出人生。钱桥的乡村,此时稻香四溢,在一处土坯房子里,我们蹲下来与往事谈心,土墙斑驳,依然能闪出光影,那是钱桥的农俗文化陈列馆,存放这智慧和往事。我依稀能记得那些沉甸甸的,翻动着生活的农具,女儿在我们身边,我跟她逐个介绍:犁、耙、枷、耖,跟她讲关于祖辈抚摸它们的痕印,那是生活的痕迹。我还会跟她讲煤油灯的故事,讲一顶蓑衣见证着祖辈们无怨无悔的风雨人生。祖辈的背景,在民谣里再一次高大,再一次从内心出发,与往事重逢。我想起钱桥唐氏家训里的一段勉励:“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居家以持身以俭。”这不正是祖辈们以自己的行为和处事告诉我们,要发扬美德,传承家风,这是钱桥的特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熏陶,总是在不经意间浸染其中,在行行走走中感受钱桥魅力。

我觉得这曲戏里一定还得有一种久违的声音,那就是钱桥的大鼓书。童年的记忆,最欢欣的莫过于过年,有美食、新衣,还有相聚的氛围。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吃零食,如果有一位艺人出现在面前,敲着鼓书唱着歌,你一定能想象那种热闹。现在很难听到那带着浓浓乡音的鼓书说唱了,似乎已经很久很久了。不过,如果你来钱桥,说不定会遇上一场戏,遇上一位特别的艺人,这个人就是铜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书传承人吴福东。他从小就跟随鼓书前辈学艺,声腔地道,你听了,一定会找回曾经的感觉,找回遗落在往事里的乡愁。最特别的是,他会把通俗易懂的唱词和传统风格结合在一起,创作新思想和方向。吴福东把老百姓想说的乡村变化、居民幸福写进歌词,倾情演绎。这是一幅和谐的画面,你一定沉陷其中,不肯离去。听说,吴福东最近会有一场戏,名字叫做《十九大明方向,枞阳明天更辉煌》,忽然就有了期待。我想,他表达的不仅仅是往事,还有未来,关于美丽乡村、关于人民幸福的未来。

戏台在阳光里闪着光芒,我在一缕光线里寻找,有昨天的身影,也有明天的轮廓。我还期待一场大戏,那一场戏里,阵容强大,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是主演,演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大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