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千百年来,壮家民居的代表建筑——干栏式双层木楼,陪伴了一代一代壮乡人成长。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在繁华的乡间村落。但是那份记忆,那些场景,却永远留在壮乡人的心间!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在美丽的广西明仕田园景区的明仕河畔,着落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古朴而厚重,那是极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木楼分两层,上面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存放农具。据说,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夜晚楼下牲畜一旦有动静就往往会引起楼上主人的警觉。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房梁是用枧木、黄花梨等质地坚硬的实木构建,结构独特,造型精巧,抗虫耐腐,历经数十年的风霜,看起来仍十分坚固。楼上的地板也是用硬实木板铺设,踏在上面“哒哒”的响,别有一番韵味。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走在这木楼上,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壮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话农桑、鸡犬相闻的场景。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壮家人建房已热衷于建砖式楼房,但今天遗留下来的这一栋栋干栏式木楼,不正是壮乡古老传统民居的历史见证吗?触摸着这斑驳的壮家木楼,触摸着这一件件历经沧桑的壮家农具,我仿佛触摸到了壮乡民居发展演变的历史脉搏,触摸到了壮乡人勤劳勇敢、纯真善良的质朴情怀。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这是另一处壮族民居,依山傍水,壮乡人祖祖辈辈就在这里休养生息。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模型,看起来造型独特,也格外稳固。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壮家人正在打糍粑。把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或木槽里,然后用木棍或石锤捣成泥状。经过用力舂捣,使之成羹状,然后做成如鸡蛋般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制的佐料粉,吃起来柔韧鲜滑,香甜可口。打糍粑也讲究方法,打得好,打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口感更佳。打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成为壮家人逢年过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美丽的明仕田园,风景秀丽,如诗如画。

渐行渐远的壮族干栏式双层木楼,童年时你是否曾经住过!

如今,壮族干栏式木楼已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壮乡的村村寨寨。曾经住干栏式木楼的壮乡人,大多是60、70、80后的了。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童年时在老家壮族干栏式木楼居住的那段记忆,永远珍藏在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亲爱的朋友,你小时候是否也住过这样的干栏式木楼?住的时候带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