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古代打仗講究“兵馬不動,糧草先行”,可見糧食儲備在一場戰爭中有多麼重要,不過其實退一步說,這民以食為天,任何的事情都是在填飽了肚子之後才有力氣乾的,糧食在戰爭年代就是最重要的一種物資了。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古代有這麼一位國君,他決定出兵攻打另外一個國家,但這糧食儲備成了問題,於是便向大臣下令:“幫我籌軍糧。”

大臣又不是種地的,他上哪去弄,於是他便來了一塊石頭,沒人知道他要幹嘛,但最後他卻用這石頭換來了10萬擔軍糧。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這位君王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了,而這大臣就是有著“華夏第一相”之稱的管仲了,不過他兩這名號,都是後世對他們的認知。

若是從當時來看,管仲若以“中華第一相”來自居,那恐怕別人會要說他是個妄人了,他們之所以有這名氣,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發生過的那些傳奇故事。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那是公元681年,當時管仲向齊桓公建議,與宋、陳、蔡、鄭等國組織在齊國北杏會盟,其實除此之外,還邀請了遂國,只不過遂國有點兒不識抬舉,不僅不願意和他們會盟,反而還侮辱了齊國使者。

這使者說白了就是齊桓公的臉面,你敢辱他,便是辱這齊桓公,齊桓公自然是大怒,勢必是要給遂國點顏色看看了,但你說這打仗可不是靠嘴,不是一句命令就能成事的,但你也得承認,這打仗還真就是靠嘴,因為這嘴上吃不飽,士兵們哪有力氣打仗?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擺在齊桓公眼前的問題很嚴峻,沒有軍糧,那打個毛?

於是他便讓命令管仲:“幫我籌軍糧。”管仲首先試探性的問了齊桓公一句:“是要增加百姓的賦稅嗎?”

齊桓公也知道這些年來百姓的確也是食不果腹,若再增加賦稅,那齊國將會自取滅亡,便否決了這一想法。管仲便說他會想辦法搞定這事。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不久後,營丘城北有一塊奇石引來了不少百姓的圍觀,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一傳十十傳百的,搞得滿城人都在討論這事。

再過了幾天,管仲便帶上一些士兵前來準備搬這石頭,在搬石頭之前,他還咋咋呼呼的祭了一番天地,搞得挺有儀式感,那些普通百姓根本不懂這是什麼仗勢,都以為這石頭乃是奇物。

管仲拉走這石頭之後,便把它放在了寺廟的臺子上供奉了起來,還派了重兵把守,時不時還要弄點祭祀活動,總的來說,他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這石頭看起來更加的“神秘”罷了。
國君命令大臣:幫我籌軍糧!大臣找了塊石頭,用它換10萬擔軍糧

但是百姓圍觀,也就湊個熱鬧而已,終於,有位富豪看上了這石頭,那是一位王姓的老爺,他馬上要過六十大壽,於是便想借這石頭已用,無非就是顯擺唄,自己有這麼個奇物,管仲自然不會輕易鬆口,於是便說:“你用10萬擔軍糧來換,直接給你,這讓你有面子。”王老爺便答應了,一塊破石頭,就換來了10萬擔軍糧,齊桓公也對管仲佩服不已。

若是隻看故事,但這其實也就結束了,無非就是管仲多聰明,齊桓公知人善任,至於王老爺和那些百姓,根本沒人會記住。

但咱們之所以要讀歷史,為的就是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管仲固然聰明,但並不值得學習,他這一做法在現如今基本屬於詐騙,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身份就是那些“圍觀群眾”和“花10萬擔軍糧換了塊破石頭的王老爺”,如今各種騙局層出不窮,切勿人云亦云,只有不貪小便宜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實惠,時刻保持冷靜,才是正確的消費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