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便祕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嬰幼兒便秘是新手爸媽較為頭痛的問題,病因主要有兩類:功能性便秘和腸道發育畸形,前者為絕大部分寶寶的病因,可通過調節飲食、改變生活習慣來達到治療痊癒的目的;後者必須經外科手術干預或排便訓練處理。

便秘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過硬和(或)排便困難。其診斷標準:(1)每週排便2次或不到2次;(2)能夠自行排便後每週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糞便滯留史;(4)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難史;(5)直腸內有巨大的糞塊;(6)排出的糞便粗大以至於堵塞廁所下水道。至少符合以上2項條件,並持續1個月以上。

[引起便秘的原因]

>>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少,經消化後產生的殘渣少,自然缺乏大便。牛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長期飲食不足可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蠕動無力,導致頑固性便秘。

>>食物成分不當或過敏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食物(如奶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致糞便增多,容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喜食肉類,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另外,對食物中某些物質過敏,如牛奶、雞蛋、花生等,長期進食該類食物時亦可引起便秘。

>>腸道功能失常

(1)不規律排便: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長期憋便也常導致便秘。

(2)藥物影響:長期使用瀉藥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秘。服用某些藥物如抗酸劑、鐵劑、鈣劑等,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

(3)疾病影響: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慢性病

>>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兒童便秘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處理寶寶便秘的“三步曲”]

寶寶出現便秘時,首先要查明便秘的原因,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那已經便秘了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介紹一下處理寶寶便秘的“三步曲”。

第一步:兒童排便習慣訓練

養成腸道運轉與排空的節律,排便習慣訓練常常開始於出生後的第27個月前後,要備有適合兒童用的馬桶,規律上廁所的時間,鼓勵孩子在進食後30分鐘內坐馬桶5-10分鐘,特別是早餐後孩子更容易排便,每天1-2次。只要坐馬桶就給予表揚或關注,即使沒有排便。

第二步:幫助兒童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

足量飲水(1歲以上的孩子,足夠的水是指每天喝960mL或者更多的水或者其他液體(不包括牛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穀類、薯類、蔬菜、水果等)、增加運動、攝入富含山梨醇的水果(西梅、梨等水果富含山梨醇,有改善便秘的作用)。

第三步:運用一些非刺激性緩瀉劑的應用

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在應用緩瀉劑的同時,給予排便習慣的訓練。父母常常擔心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果按照醫生的推薦,正確的使用輕瀉劑不會增加今後出現便秘的風險;恰恰相反,仔細地使用輕瀉劑能夠打斷“排便疼痛—憋大便”的惡性循環,預防便秘的導致長期問題。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就診處理:如果孩子有嚴重的腹痛或者直腸疼痛,立即就診;4個月以內的嬰兒超過正常排便週期24小時沒有排便;大便帶血或者尿布上有血;便秘反覆發作;你對於孩子的排便有任何問題或者擔心。

■黃建權,上海市兒童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從事臨床藥學工作11年,取得國家衛計委臨床藥師資格證書和臨床藥師師資培訓資格證書,從事臨床藥師的帶教工作,長期從事抗感染的臨床藥學工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著作2部,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常見病的藥物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李志玲,上海市兒童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交大碩士生導師,藥學博士,兒科學執業醫師;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訪問學者;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兒科分會副秘書長;率先開展“兒童精準用藥門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4項,SCI論文3篇,其中一篇被Nature雜誌引用。參編論著4本。

擅長:兒童複雜疾病用藥;精準用藥

門診時間(瀘定院區) 專家門診:週二下午 特需門診:週四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