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台灣第一人是鄭成功?不,沈有容有話要說

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臺灣,這一壯舉載入史冊,也寫入初高中歷史教科書,變得人盡皆知。然而,歷史上第一個從外國侵略者手裡收復臺灣的卻並不是鄭成功,而是明朝將領沈有容。他

掃倭驅荷,三次保衛臺灣,早鄭成功60年收復臺灣,這樣的功績壯舉實在不應該被人淡忘。

沈有容出身書香門第,一家都是文人文官,但他幼時“喜走馬擊劍”,有從戎報國之志。萬曆七年,22歲的沈有容取得南京武試第四的好成績,如願投軍。在薊鎮、遼東先後與蒙古、女真作戰,屢立戰功,後被調到福建,守衛東南海防,而他掃倭驅荷,三次保衛臺灣的不世功勳便是在此期間立下的。

收復臺灣第一人是鄭成功?不,沈有容有話要說

明末海戰

一、掃除倭寇,收復臺灣

嘉靖年間經過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的努力基本平定了倭患,但沿海一帶還時有小股倭寇的騷擾。

萬曆三十年(1602年)倭寇進犯福建,被一直不忘備戰的沈有容擊敗。倭寇餘部逃往東蕃(臺灣),在大員(今臺南安平)建立據點,仍“四出剽掠,飽所欲則還歸巢穴”,臺灣人民深受其害。

沈有容決心一舉殲滅這群倭賊。萬曆三十年(1602年)冬沈有容率領21艘戰船出征,當“時臘月,非出海候,諸將及舵師皆有難色”,但他不為所動。船隊過澎湖時遇到颶風船隊飄散,最終有14艘戰船橫渡臺灣海峽,沈有容身先士卒,眾戰士皆以一當百,奮力拼殺。敗退的倭寇將所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箱投入海中,企圖讓明軍見財起意去打撈撿拾來延緩明軍的追擊,但將士不為所動,跟著沈有容奮勇殺敵。一直追殺到臺灣岸邊,在大員登陸,燒燬和擊沉敵艦六艘,徹底殲滅了盤據在臺灣島上的倭寇,救回被俘中國百姓370餘名,當地居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臺灣得以光復。

收復臺灣第一人是鄭成功?不,沈有容有話要說

明代戰船

此戰後“倭遂去東番,海上息肩者十年”。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從國外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比鄭成功早了60年。唯一的遺憾是當時的明朝政府並未將臺灣放在心上,未能開府設縣,對臺灣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和開發。

戰事結束後,沈有容按說當屬第一功臣,但他平日正直引起別人的嫉妒,更有上司認為他大破倭寇一定繳獲很多金銀寶貝前來敲詐索賄。遭拒後,這份大破倭寇的功績被人搶走,他只得到了六兩銀子的賞賜。由此可見當時明朝朝政的腐敗。

二、驅逐荷蘭,二保臺灣

臺灣被沈有容收復2年後,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侵略者以互市為名,率領三艘大型戰艦強行佔領了澎湖,役使當地人民“伐木築舍,為久居計”,並賄賂一些高官讓朝廷准許通商互市。沈有容認為荷蘭的行為不過是想效仿葡萄牙強佔澳門,反對互市,力主備戰。當時福建水師戰艦有五十多艘,卻不如荷蘭戰艦先進,貿然開戰未必穩操勝券。

於是沈有容一身膽氣,架一單舟去了澎湖面見荷艦頭目,陳述互市不可行,荷蘭人發出戰爭威脅,沈有容毫不在意道:“中國慣殺賊!”最終荷軍聽說沈有容能征善戰,更見他準備了50艘戰船,於是撤離澎湖。

收復臺灣第一人是鄭成功?不,沈有容有話要說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碑刻

不費一槍一炮嚇退西方強敵,沈有容也算中國第一人了。然而這份功勞由於那些主張互市的官員的記恨未能表奏朝廷無法計功,但澎湖百姓卻為他樹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的碑刻,銘記住他的大功。

三、再度掃倭,三保臺灣

萬曆三十年,沈有容橫渡海峽光復臺灣面對的倭寇緊緊是一群遊兵散勇。日本對臺灣的覬覦一直沒有停止,萬曆四十一年(1613)德川家康派日將率3000餘人妄圖佔領臺灣。由於遭受風暴只有三艘到達臺灣北部,其中一艘登陸後被臺灣土著圍攻殺死。其餘幾艘戰艦因為未完成攻佔臺灣的命令不敢回國在福建浙江一帶燒殺劫掠,消除這股倭人的任務放眼整個東南水師也只有沈有容一人可以承擔,最終沈有容用計大破倭人,並且未傷一卒,時人讚歎:“

使俞、戚再生,亦當首肯矣。”

然而那些嫉妒沈有容的再度跳出來指責,說用計擒倭會引起倭寇的報復,其中有些倭人是商人並非倭寇。最終沈有容並沒有得到獎賞,反而惹上了冒功的嫌疑。

沈有容收服臺灣,早鄭成功60年。

逐退荷蘭,使荷蘭侵佔臺灣向後推遲了20年。

掃除倭寇,更使日本佔領臺灣的行動推遲了250多年。

這樣一個掃倭驅荷,保衛臺灣、金門、澎湖諸島大英雄實在不應該被人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