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嫻:她曾經在後宮沒有名分,後來李世民差點要封她爲後

曾雅嫻:她曾經在後宮沒有名分,後來李世民差點要封她為後

好吧今天說的女人,還是和李世民有關,沒有辦法啊,誰讓李世民不僅是個皇帝還是個有故事的男人呢?

這個女人叫楊氏是隋煬帝的女兒,雖貴為公主,但那個時候已經嫁人,丈夫是四弟李元吉,可是玄武門兵變李世民殺害了她的丈夫它也就無所依靠了。

楊氏長得肯定是美的,而李世民在攻打完京都之後肯定是過楊氏的,於是心生憐惜就把他帶回了家,那時候他還是秦王。

按輩分算楊氏應該是李世民的表妹,雖但是在皇家,卻絕不會因為這種親戚關係而厚待某人,說白了,女人要得到寵愛,必須是要讓那個男人喜歡上。

楊氏渴望生存,即使心裡並不喜歡李世民,但是也會表現出對李世民的喜愛。關鍵是楊氏和長孫皇后交清很好,兩閨蜜時常會在一起聊天,偶爾長孫也會在李世民面前說楊氏目前的處境,希望丈夫可以幫幫她。

李世民對於這個表妹大約是有點憐惜之情的嗎,所以在長孫的推介下,他就決定把楊氏帶回家了。李世民起初對楊氏還不錯,甚至還會安慰她,你不會孤獨的,因為你還有我,我會保護你一輩子。總之二人也算有過一段魚水相歡的日子。但是楊氏終究不是李世民心裡的硃砂痣,在短暫的恩寵後,似乎並沒有得到更好的待遇。李世民甚至吝嗇於給她一個名分。

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當了皇帝,楊氏也就和他的其她女人一樣入了後宮。但是幾乎冊封的女人那麼多人,皇后,貴妃。德妃,淑妃,賢妃 楊氏卻沒有得到沒有得到一個屬於她的封號,儘管他沒有虧待她的衣食住行,但這多少讓楊氏心裡失落了,原來自己對於君王來說一點不重要。她當然也想要抓住李世民的心,只是,心這東西啊,只有一個,如果給了別人,自然是你再想要也給不了的何況君王的心更難撲捉。但其實轉念一想,在李世民即位之初,自然會重視自己的名聲,對於娶了弟媳這樣的事自然是低調更好,

因為你說李世民不喜歡楊氏吧,偶爾他還是願意到她住宮中來,也許是因為楊氏乖巧懂事,也許因為長孫皇后的提醒,反正這讓楊氏多少有點欣慰。

終於楊氏懷孕了,生下了李世民的骨肉,也就是是李世民最小的兒子了,李世民很開心,因為這個小人兒長得最像自己,於是取名——吳王李恪,想來李世民實體極好,對女人也是夠博愛的了。這也讓楊氏在漫長的後宮生活中有了精神的寄託,她終於有了自己的骨肉,即使君王不再寵幸自己,自己也有孩子為伴了,想來老天還是憐惜她的。

楊氏看著孩子漸漸長大,心情是複雜的,她目睹了玄武門之變的血雨腥風,目睹了前夫的被殺前朝的滅亡,都是因為皇位之爭,如今自己的兒子這麼聰明,文韜武略都越來越好,這必然會引來其他勢力的介懷,尤其兒子越長大越和李世民年輕時相似,這也讓李世民十分開心,甚至已經讓她感覺到母以子貴的寵幸。

楊氏的擔心終於來了,不久李世民想要立楊氏的兒子李恪為太子,冊封自己為皇后,這讓楊氏惶恐,因為她並沒有想讓自己的兒子以後捲入一場又一場的權利戰爭中去,她只希望自己和兒子可以平安踏實的過日子。不要什麼地位身份,好好活著低調活著就是她下半生的心願了。

但幸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因為李世民在徵詢群臣意見的時候,魏徵就說了一句話——“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魏徵的意思就是說陛下您可要想清楚啊這事情不妥,您自比堯舜是明君,不要因為一個“辰嬴”而牽累自己的名聲啊?

說起辰嬴,是《春秋左傳》裡的典故,辰嬴是美女,秦國人,先嫁晉懷公,後嫁給晉懷公伯父晉文公,生公子樂。晉文公死後,有人提議立辰嬴的兒子公子樂,趙盾堅決反對,說“辰嬴賤,班在九人,且為二嬖,淫也”。魏徵把楊氏比作辰嬴,就是認為他先嫁李元吉,後嫁李世民,這樣的女人,不貞不烈,她生的兒子就不能做太子,她也不配母儀天下。再說如今的太子李承乾將何去何從?以後還要發生太子之爭的悲劇嗎?李世民是聰明人聽了魏徵的話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楊氏只冊封為婕妤。也算是有了一個名分。楊氏安慰李世民:臣妾對已經過了虛榮的年紀,只要能守在您身邊,哪怕依然沒名沒分都可以,李世民對對楊氏豁達大氣更是欣賞,對她的喜愛反倒是多了三分。

就這樣楊氏在後宮安安靜靜度過了十幾年。

而這個時候楊氏已經快四十歲了,對於那個時候的後宮女人來說,一個不再年輕貌美的女人,在那個只見新人笑,宮女奧白頭的宮中,她依然可以在李世民心中有一定地位,也算是楊氏自己真有過人之處了,也可以說是楊氏自己無慾無求的性格給了她可以在宮中安穩度日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