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後,農村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近幾年各地的高考狀元大多數是出自家庭條件優越的城市中產階層的孩子,而農村地區尤其偏遠山區的孩子考上好大學的幾率卻越來越低。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一番備受爭議的言論在網上掀起了一股討論教育公平的熱潮,熊軒昂出生於外交官家庭,為自己享受到大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慶幸,同時也感慨農村孩子要考上好學校不僅僅是努力就能到達到的。

高考成績出來後,農村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與大城市“中產階級家庭”長大孩子相比,山村的孩子們,的確有著種種劣勢。

1.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跳出了農門,到城裡自己創業或打工去了。

農村裡只有留守兒童和老人了。老人只有能力,勉強保證孩子們不捱餓,不受凍。哪還精力或能力,來管束孩子們的學習。

前一段時間播出的《極限挑戰》有一期就是走進了廣西桂林龍勝縣的深山苗寨,寨子裡面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孩子們和老人住在一起,沒有父母的陪伴,只有老人對他們的無能約束。當然,從一開始,就輸給了城裡的孩子。

高考成績出來後,農村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2.很多農村的學校,師資力量比起城裡的差距還是很大。政府每年招收大批量的教師,補充到農村基層。

但教師工作一段時間後,成績優秀的,慢慢的又流回了城裡。教師隊伍在農村,流動性非常大,這也使得農村教育,經常出現教師不足問題。

高考成績出來後,農村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3. 教育方式問題:對比城市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農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過於“粗疏”,完全就是“雜亂無章”、“聽之任之”的方式。我身居大城市,周圍幾乎都是對孩子實施“精細教育”的中產白領父母:特長班、學前班、各種輔導班超前或配套教育等,可以說,在父母有目標、有方法的精細培養下,率先搶跑的城市孩子不僅能夠遠遠贏在起跑線,而且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的養成也會讓他們最終贏在終點。

高考成績出來後,農村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

幾年前,一項針對農村幼兒認知水平的調研令羅思高感到震驚。這項研究由REAP負責,歷時兩年(2013年~2015年),是中國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貝利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陝西省18~24個月大的幼兒中,認知發展滯後的比例高達41%。而在25~30個月大的孩子中,這一比例更高達55%。”

對於農村孩子,甚至三四線城市的孩子來說,知識的堆砌已然是一種奢望。當今不光是先天“寒門難出貴子”,而且連後天“孟母三遷”的故事也難發生了。

古時還有“孟母三遷”的方式來改善孩子的生長環境,而今戶籍、房價、學區、學費等各種限制基本杜絕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

但是,教育,恰好是相對公平的事情之一,且還能有效地在更大程度上改善這種不公平狀況的事情之一。作為資質平常,資源稀缺的庶民子弟,義務教育,乃是你能獲得的最大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