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都躲過去了,別栽在反彈的假象上

股災都躲過去了,別栽在反彈的假象上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6.19日千股跌停、6.20日所謂的反彈,出現的成交量,是誰在交易?GJD?機構?遊資?還是散戶?如果用排除法的話,就需要先排除機構和遊資,剩下的就只有可能是GJD在護盤,還有就是散戶在想著撿便宜。

首先排除的機構,觀點我之前很多的文章都已經解釋過了,導致今天市場大跌的根本原因,是年後就開始了,各大板塊的中線趨勢都已經開始掉頭向下,5.29和5.30日非常關鍵,唯一能讓機構資金抱團取暖的醫藥板塊,放量大跌,最後的安全地也被空頭攻佔,機構的資金已經開始緩緩退出了。他們的資金體量太大,只有傳統的板塊,業績較好的標的,才是他們的增值目標,拿醫藥板塊來說,可以看下片仔癀、恆瑞醫藥、愛爾眼科等,他們一直是緩慢上漲,這是大資金不斷進入推動的結果,但是5.29日開始,機構的資金開始瘋狂逃出,隨後釀酒板塊承接了一部分資金,但是也沒能持續,其他板塊也並無大體量資金進入的預兆。這些現象表明了機構資金早就跑的差不多了,而毛衣戰和CDR抽血,只是一個導火索,不是根本的原因。

還有就是遊資,6.19日,估計遊資大佬們都正在想著晚上去什麼地方看世界盃,那個時候,市場不可能因為某幾家遊資的拉板去改善,他們也不可能拉上去的,沒有散戶的力量做合力,是不可能成板的。他們對整個市場的嗅覺可以說是最敏銳的,被放出來的亞夏汽車、超頻三當天直接被按跌停,大家都後悔沒跑,傻子才會去推。

GJD護盤是本身的職責,只是6.19日那種衝擊之下,再多的資金進去,也會被吞噬,6.20日,也就是今天,經過了一部分恐慌情緒的釋放,才可能開始帶動指數不再下跌。這裡有一個問題,要想讓市場不在恐慌,需要的是穩定指數,等待或者引導一個體量足夠大的板塊站出來,讓資金不在恐慌,這很重要,也不是1個2個交易日可以做到的。如果只是想著把指數拉到一個點位,沒有一個渠道讓資金感到安全感,那後面還會有大跌。這個板塊不站出來,那麼今天的普遍反彈,明天肯定出現分化,然後再枯竭、再恐慌,成為循環,那就悲哀了。

判斷是否反彈,要看反攻的線路是否明確,如果不明確,也這種反彈就是假象,等次日分化完了之後,又是一地雞毛,這個時候如果沒按住自己,衝進場內被套,就太冤枉了,千股跌停都躲過去了,卻栽在這小小的假象上。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還是等待,等待這個反攻線路的出現,不管是不是5G、芯片、鋼鐵、醫藥、釀酒、食品飲料,不要預測,慢慢等它走出來,等待這個真正能支撐反彈的擎天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