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淚漣漣,苦讀寒窗十幾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歸黃泉!

提筆淚漣漣,苦讀寒窗十幾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歸黃泉!

話說高考臨近,參加高考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沉著備考,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哦~阿玖給你們加油鼓勁兒 。

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代考試的那些事兒。

古代的考官都是段子手啊!!!

俗話說,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俗話說,不怕段子手作妖,就怕段子手有文化。

不信,你看,古代的這些考官寫的段子,沒文化真的是看不懂。

明代成化年間,陳公甫、莊孔暢、章德懋三個人一起進京參加會試。結果發榜的時候,榜單上卻獨獨沒有陳公甫的名字。

大家一起去查卷子,才發現陳的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人各有其等,聖人等其等。”

用古文寫文章,生硬的省略容易產生歧義。因此考官在夾批裡寫道:“若要中進士,還須等一等。”

阿玖:雖然知道你的“等”是“等級”的等,不是“等待”的等,但你還是“等一等”吧。

清朝的時候,詩人張問陶在萊州主持考試,出了個題目讓考生寫“伯夷叔齊”。有個考生不知道伯夷、叔齊是兩個人的名字,把四個字拆開寫了篇文章,共分八個自然段。

張問陶模仿戲文的語氣在試卷下面批道:

“孤竹君,哭聲悲,叫一聲:‘我的兒子呵!我只知你倆在首陽山上,做了餓殺鬼。誰知你倆被一個混帳的東西,做成了一味吃不得的大炸八塊。’”

許廣平大學時寫過一個考試作業,名字叫《羅素的話》,交給了她的老師魯迅先生。

魯迅審稿後批道:“《羅素的話》擬給九十分,其中給你五分(抄工三分, 末尾的議論二分),其餘的八十五分都給羅素。”

這句評語的意思是,這篇論文講羅素講得太多,發揮自己觀點的地方几乎沒有。

阿玖:先生這刀補的也是沒誰了,直說文章兩分唄。

紀曉嵐曾經給難以理解的文章寫批語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鳴翠柳,意思是說文章寫的是鳥語,完全不知所云;

一行白鷺上青天,意思是不知道你要讓我們理解到哪裡去,該不是要上天吧?

考官杜黃裳請考生尹樞主持了考試。尹樞選了不少人,考生都心悅誠服。最後,還差一個狀元沒選。

尹樞哈哈一笑,說:“狀元非老夫不可。”其他人也都同意。

就這樣,尹樞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把自己評為狀元的考生。

阿玖:厲害了我的尹狀元!不過,幸虧你生在唐朝,換成其他朝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康有為曾經受閻錫山之託考縣官,題目是“廉吏民表”。

有個考生沒讀過包拯《乞不用贓吏》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這句話,以為這裡的表就是類似excel表之類的東西,因此寫道:

“盛矣哉,世界之表多也,有攝氏表,有華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

康有為批道:

“題為廉吏民表,爾卻扯及攝氏表、華氏表。今若題為《閻錫山論》,爾必曰:‘盛矣哉,山西之山多也,有五臺山,有中條山,如今又有閻錫山也……’”

有考生答不出題,就在試卷上題詩一首:

“未曾提筆淚漣漣,苦讀寒窗十幾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歸黃泉! ”

主考官的回覆是:

“未曾提筆淚漣漣——不必;

苦讀寒窗十幾年——未必;

考官若不把我取——勢必;

回家一命歸黃泉——何必!”

阿玖:以死相逼,這考生的行為,性質上就類似於現在的碰瓷啊。放到現在,是不是得被叫去喝茶?

清代的《堅瓠戊集》裡記載著一個故事,某次考試題目語出《論語•衛靈公》,要考生圍繞“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寫篇文章。

有個秀才寫道:“一代一代又一代。”這是地地道道的白話文,形同兒戲了。

考官李宗師批道“二等二等再二等”,把該考生定為六等。

按照明清的“六等黜陟法”,這秀才回到鄉里也當不成秀才了。

李蟠參加會試時,怕自己餓壞,帶了三十多個饅頭,十幾個雞蛋。

考試那天,他吃掉了這些夠普通人吃一週的食物。結果到了考試結束的時間,他題目還沒答完。

最後主考官看了考卷,感覺題目答得不錯,可惜超時了。

多虧康熙皇帝賞識他,下旨道:

“李蟠乃苦心之士,而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得一士勝置一軍,對其仍按章擢錄。”

阿玖:吃貨的世界,你們怎麼會懂?不吃飽我們啥都不想做╭(╯^╰)╮

看了上面這些段子,乃們有什麼感想呢?

阿玖覺得,還是要多讀書,因為不讀書,可能被戲弄了都不知道。

不過,話說回來,古人的智慧當然不限於這些段子,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明清小說,哪一樣都難以望其項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