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85後步入了中年,就連95後在抖音上也自稱阿姨了,大部分的人都有一顆公主的心,和少爺的派,表現在自我行為上,是展現自我的多,關注集體的上,思考自己的多,考慮他人的少,以自我為中心的多,原因共同前進的少,談得到的多,付出則斤斤計較的多。
所以網上流傳很多經典的語錄:
錢多、事少、離家近。
80後:而我們,拒絕加班! 90後 :拒絕上班!
......
可這些背後的社會現實是什麼呢?
啃老,掏空父母,當巨嬰新人類,啃父母的時候,是父母兩個人,或者更多的父輩來滿足你們的瀟灑和逍遙。
而這些遲早要還得,當父母老去時,你面對的是一個人贍養2個或更多老人的義務,很不幸,現在老人的壽命在可預見的未來,80多歲將成為平均年齡。
根據中國社科院測算,2015年我國有1.76億獨生子家庭。他們年少和青春時享受了自由和財富,那麼都將面臨著可怕的贍養老人的義務。
而按目前的社會護工行情(一個或兩個人肯定沒法照顧老人),在中國中部小城裡,醫院護工的價格是135元一天;而一、二線城市裡,價格漲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於每月6000到9000元。很多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子女們的月薪,也就剛好給護工發工資。
不管是何種方式,開支都不小,遠遠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數額。
一個開民營老人院的網友分享經驗說,住得起他們家養老院的老人,往往都是那種子女在當地有較高收入的。這家養老院的月收費標準從1800元到4000元不等,再加上醫療、藥物、護理和其他生活用品開銷,其實不算低。
這樣一來,重擔全部落在獨生子女肩上,顧家、育兒、日常開銷,再加上支付養老院費用,壓得透不過氣。
因此也有一些子女,選擇了逃避。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養老費用讓一些獨生子女不堪重負。
南京一位65歲的老母親腦梗,住進了養老院。兒子為其支付了1萬多元,眼見又產生了1萬多元的欠費,於是兒子出現了幾次之後再也沒出現過。
與私營養老院相比,公辦養老機構更具“性價比”。問題是,住進公立養老院,是一件有錢也未必能辦到的事。
深圳一個網友為父親考察養老院的時候驚呆了。一家價格相對便宜、條件好的公立養老機構,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隊,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從當時開始排隊,他父親得等20年才能住進去。
這並不是誇張,也不是個例。
之前有媒體報道,北京一家公辦養老院,價廉物美,單間只要2250元一個月,雙人間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卻要排隊等100年。才兩週時間,報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滿了。
幼時你陪我長大
現在我卻沒時間陪你養老
父母陪孩子長大,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80、90後曾被冠以“小皇帝”的稱呼,因為是獨子,所以被父母傾注了前所未有的心血。大多獨生子女小時候都得到了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顧
有一個特別早熟的95後曾給我說過: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
而很多在外打拼,或者不與父母住在一起的獨生子女們,大多隻顧當下自己的瀟灑和快樂,
而說這句話的95後家境並不差,父母依然年輕能幹,但他依然選擇經常跟爸媽互動,他們除了我,沒有其他寄託了”,說到最後,他補了句,“壓力好大。”
而唯一能顯而易見地緩解這種壓力的,恐怕只有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了。
“錢”永遠是大多數80、90後共同面臨的問題。越是有錢,越能提供給父母高質量的醫療、陪護條件,同時也越有時間陪伴老人。
但真正尊重錢的80、90越來越少,更多的不是尊重、敬畏,而是超脫,把自己自由建立在上一代和社會上的超脫。
如果不想放棄現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父母晚年不幸,那就讓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給自己,也給父母信心。
這些是所有80、90後要面對的不要寄希望於社會和別人,因為他們除了你別無可靠。
今天的瀟灑換來的可能是整個家庭的孤老和衰敗!
80、90後,有什麼資格瀟灑和慵懶。
閱讀更多 趙民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