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芯”还得“硅”来造,多晶硅产业大解密

最近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贸易战中美国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限制及影响,似乎被别人遏制住了发展的喉咙,动弹不得。一时间,之要是跟“芯”沾上关系的二级市场股票大涨。而说到这个芯片,就不得不谈一下多晶硅的市场,因为芯的原材料就是需要高纯度的电子极硅来制造。

关于多晶硅的市场呢,又不得不从去年多晶硅市场的大动作,先后有几大多晶硅厂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比如东方希望五彩湾10万吨(后修正为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开始建设;比如协鑫新疆10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4万吨开始建设;比如永祥多晶硅乐山新建5万吨,内蒙新建5万吨等。这些大手笔的动作在行业里面都是非常震惊的。

这新增的产能显然达到了32.5万吨,而这之前的全国有效产能才21.3万吨,16全年产量16.9万吨,17年上半年产量11.5万吨,全年超过20万吨。2010年以来,全国多晶硅需求量中进口多晶硅占比由2010年占比50%降低到去年的40%,预计今年进一步降低到30%多。

>>产能扩张,价格下降,优胜劣汰

按照已经实现的这些扩张,加上还在筹划中的很多,这一定会对国内国外的多晶硅企业都形成很大的冲击。我们来看看主要国内外几家多晶硅行业的成本大概是什么样的,我们选取了三家国内样本企业(中能硅业、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及一家海外样本企业(德国瓦克化学),分析国内外多晶硅生产的成本水平及成本构成情况。上述四家企业2015年多晶硅累计产量达16.13万吨,占全球多晶硅总产量的近50%,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截至2015年末,三家国内样本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69~74元/千克,现金成本约53~56元/千克;海外样本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101元/千克,现金成本约85元/千克。

好“芯”还得“硅”来造,多晶硅产业大解密

从成本构成看,国内多晶硅生产的成本主要由能源动力和原材料构成,三家样本企业的能源动力及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均值分别为38.65%、26.53%,人工成本占比则很低,平均约为6%。国外多晶硅生产的成本构成与中国有所差异,其人工及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能源动力成本占比低。如德国瓦克化学人工、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均接近40%,而能源动力成本占比仅为10%左右。

可见,国内外企业生产多晶硅的成本结构不同,海外企业人工成本高,在成本竞争中国内企业更有优势。

如果国内产能大增,成本更有优势,这会让国外的企业更加难受。这个也许就是最近为什么贸易战要对我们高端制造业的相关行业采取制裁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同时,大量产能释放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价格下跌,现在政策明显是要奔着评价上网的方向去的,未来多晶硅价格肯定也是要下跌的。

好“芯”还得“硅”来造,多晶硅产业大解密

就多晶硅的长期价格走势来看,其仍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首先,多晶硅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低于预期,行业产能过剩或将更加明显;其次,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仍存在下降空间,预计未来10年我国多晶硅生产的现金成本将存在13%~20%的下行预期;最后,全球光伏(晶硅)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趋同,即“政府补助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推动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引起补助降低、补助降低再次促使产业升级,直至实现与火电的平价上网”,而多晶硅价格下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多晶硅均衡价格将由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决定,在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至2025年,仍有20%左右的下降空间。

>>向”芯”发展,搭上产业风口快车

价格下降无疑对于那些无技术无规模无资金的企业来讲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很多先知先觉的企业在除了光伏产业所用到的太阳能多晶硅的方面深耕,也积极开始在未来高端制造业所设计的芯片行业布局,比如半导体多晶硅的生产。

嗅觉敏锐的资金都觉得下一个风口就是半导体行业,这也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行业,未来想象空间巨大。这对于那些积极布局在半导体多晶硅的企业来讲无疑多了一条腿走路;在装着国家战略高端制造业芯片的企业无疑会走的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