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來源:民勤縣文化館 作者:冉智文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灶王爺要查人口。外地趕皮車搞副業的回來了,縣上和公社裡幹工作的回來了,走親戚家的回來了。家家都要做好灶乾糧,吃完黑飯獻到灶火門前,再化上3張裱紙,禱告一番。灶王爺是管人口的,該在家的時候不在家,也許下一年就會受到懲誡,也許下一年就真的來不了了。

那些年,太窮的人家做不上灶乾糧,就拿酵頭子代替。酵頭子大小和灶乾糧差不多,本來是做饃饃的發酵劑。頭年六月六,把青稞煮熟,摻上麩子,壓到墊了麥草的土胚模子裡,放到太陽底下暴曬。到下年六月六,就成了胚子。胚子再摻上煮熟的青稞,放到缸裡發酵,發到顏色金黃,表面冒泡,香味四溢,就是曲子。曲子摻些黃米麵,揉成雞蛋大小的疙瘩,曬乾就成了酵頭子。酵頭子耐用,不會腐化變質,做出的饃饃暄騰好嚼,放多久也不生毛。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祭完灶王爺,女人們催促幾聲,男人們就到生產隊的計工院裡抓鬮。不用隊長在街上喊,也不用會計到家裡催,都早早到齊了。半截老樹墩燒得噼噼啪啪響,跳躍的火苗映照著一圈或黃瘦或黑紅皺紋密佈的臉。不用聽報紙,不用學文件,也不用挨隊長的罵。瞅見的,聽說的,編造的,一古腦兒口無遮攔。汪家的貓兒陸家的狗,楊家的媳婦偷公公,村言俚語裡夾雜著一串串開心的壞笑。

隊長髮話了,抓鬮開始。鄰近或親房的幾家早就結了股,各推出一個人來抓。這個鬮無非是早兩天遲兩天用鏊子的事,不像春天抓鬮搞副業或夏天抓鬮上南河挑大溝,也不像過年抓鬮分肉分油,抓不好了挨女人罵。抓鬮定鏊,只圖個高興,笑鬧一陣,回家告訴女人——她等著鏊子到手的時間算計著餳酵頭子哩。

抓到第一股的幾戶人家,女人當下就餳酵頭子。按做饃的多少,取半個或者一個酵頭子,小面盆裡用熱水泡開,攪上點面,擱到熱處餳。反覆七八回,酵頭子餳好了,加水加面揉勻,這叫接面。接好的面換到大盆裡,焐上被子,圍放到燒好的熱炕上,直到面發成蜜蜂窩一樣溢出來,面就餳了。接面不分白天黑夜,餳好了就得接,餳過頭耽擱就會酸。這樣一遍一遍地接,一次一次地餳,一兩天的光景,炕上擺滿了面盆,女人就打發男人抬鏊子。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蔡旗石羊河畔的酸胖 攝影:程銀萍

在暗無天日的生產隊破倉庫裡沉睡了一年的鏊子,拂去滿身塵土,登臺亮相了。這個直徑約1米的生鐵傢伙,分底蓋兩層。底高五六寸,長著3足;蓋略大於底,中間稍凹,背面有凸痕與鏊底沿相扣,邊上有4只耳朵,可伸進鏊棍抬挪。

四類分子拐三爺已經不挨批鬥了,還戴著那頂破帽子,也來拉鏊子。鏊子抬出來,放到架子車上,拐三爺拉著從街上走過,很有些耀武揚威。一路上,拐三爺說著自編的順口溜。一段是說汪幹部腳上的新皮鞋:前頭空的哩,後頭松的哩,兩頭子動的哩,當中夾的哩。一段是說大隊書記的傻兒子娶寡婦陳會林,新安的玻璃門窗裡透望著的情形:玻璃窗子玻璃門,老遠裡就能看著人;炕上睡的個陳會林,肚子上猴的個半分人……

鏊子抬下架子車,女人們提來早就燒好的熱水,反覆洗涮。男人們選一處驢圈棚做鏊房。莊稼人眼裡,驢是大牲口,吃青草,不髒也不臭。清掉了驢圈棚的糞,墊一層厚厚的沙,拆掉棚頂上的一塊柴草做通氣孔,拾3塊磚頭支好鏊子,就是鏊房了。鏊蓋上支好樹墩,鏊底下放勻麥草,一根火柴點著,瞬間濃煙滾滾,片刻柴火熊熊。一莊子的娃子們跑來跳去,不顧大人們喝神斷鬼的呵斥:“碎倯,操心的,鏊子燒紅了,唾沫點子崩上炸掉哩!”

先熡黑麵卷子,說是打發嘴緊的娃子們,其實是為看鏊子的火色,怕浪費了白麵。平常人家年節就熡一鏊白麵結子,得等到柴火著勻了,能夠掌握火候了,才捨得放進鏊子裡。熡黑麵卷子是對鏊的校驗和用鏊技術的溫習。女人們在堂屋裡忙活著,幾家的案板拼在大炕上,揉,切,卷,摞,忙個不停。發好的黑麵擀成一大張圓餅,抹上胡麻油,捲起來,切開,拍幾下,黑麵卷子就等著進鏊了。

鏊子燒好,男人們喊一聲:“叫你的娘去,裝饃饃來!”娃子一溜風跑去叫娘。女人們提著清油罐罐,端來一簸箕或一篩筐卷子。兩個男人各拿2根鏊棍,塞進鏊蓋的耳孔,喊一聲“起”,鏊蓋穩穩當當地落到旁邊的撐架上。女人們趕緊在鏊底抹上一層清油,把卷子裝好。男人抬來鏊蓋,轉幾下,“咔”地一聲,底蓋嚴絲合縫。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民勤縣城的蔡旗結饃店 攝影:陶積忠

女人們又去做饃饃了。男人們均勻了鏊的底火頂火,算計饃饃出鏊的時間。不掀牛打牌,也沒有酒喝,盤了腿四平八穩地坐在烤熱的沙地上說古今。老者輪著吸溜煙鍋子,青年捲了莫合煙,說一陣爺爺的爺爺年代柴灣裡有沒有狼後灘上有沒有蛇,爭一會林彪副主席逃跑蘇修時穿走的究竟是馬列主義大衣還是麻絨領子大衣,猜一下今年過年隊裡殺幾隻羊、殺哪個牛哪個駱駝,能分幾斤肉……


夾雜著胡麻油香味的饃香鑽出鏊子,瀰漫了整個驢圈。“喊你的娘去,拾饃饃來!”又是一聲吆喝。娃子一個趈趟子,喊聲招引來外面玩耍的別人家的娃子們。

男人們依然小心翼翼地抬掉鏊蓋。女人們的眼珠子差點就擩到鏊子裡了。最先的挑剔或者讚揚來自女人,嘮叨頂火大了還是小了,底火勻了還是堆了。饃饃拾出來,燙得不能沾手,娃子們在一邊嚥著唾沫乾著急。鏊子裡再抹一遍清油,再裝一鏊子饃饃,再抬一次鏊蓋,新的一輪成熟又開始醞釀。先前出鏊的饃饃略涼了些,拿兩個分給娃子們。娃子們咬一口,呵氣連天跑出去野了。男人們也掰上些,邊吃邊評判,不是說面沒發開是死麵疙瘩,就是說面餳過頭有酸味了,很少正面表揚。

女人的挑剔也好,男人的評判也好,說的就是熡饃饃的兩個關鍵:面要發到位而不酸,火要燒到位而不過。話裡藏著一個不說出來的小九九——白麵結子啥時候熡。幾鏊子黑麵卷子端進去了,評判也差不多了,火也勻了,娃子們也不來搶了,男人女人互望一眼,下一鏊,壓軸戲該登場了。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製作結子饃 攝影:陶積忠

女人的心裡免不了忐忑。結子的好壞,決定自己在莊子上的茶飯聲譽。挽結子的環節,都得由主人家完成。別家女人絕對不會幫忙,只會在一邊等著看笑話。主家婆把唯一的一盆白麵倒在案板上,揪一塊,雙手平按,搓成粗細均勻長短一致的圓棒,沾上調好的清油和薑黃,擺過去。洗了手候在一邊的一家老小一人拿一根面棒,捏住兩頭,先彎成一個圓圈,一頭伸進中間一掏一拉,挽出一個十字形的花,兩頭折放到底部中央捏平,四個邊上輕輕擠拍成長方形——一個結子七個環,挽成了。孩子們的嘴是閒不住的,小指頭點著7個環:這個是爺爺,那個是奶奶、爹爹、媽媽、哥哥、姐姐……家裡的親人都要算上,每個結子一定要湊夠7個人。不夠7個或是超過7個,大人就會笑眯眯地提醒:還有剛嫁掉的姑媽,當兵的叔伯哥哥,過年才來的舅舅,走了新疆的叔叔,甚至還在娘肚子裡的弟弟或者妹妹。一鏊結子挽出來,一家的親人們都在結子裡,被孩子們一環一環套到一起了。

挽結子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中間技巧不少。面太軟,癱成一堆沒形貌;面太硬,張牙舞爪不平和;揉不勻,是軟面硬疙瘩;餳過了,模樣難看還發酸;挽不好,環大環小不對稱,大頭小尾見不得人。一個上好的結子,七環巧接,九九歸一,環環相扣,環環勻稱。挽好的結子,恰是吹彈可破,俏麗可人的小媳婦;熡好的結子,就是稜角分明,雄壯威武的男子漢。

結子裝到鏊子裡,主家婆還要挪挪這個,挪挪那個,像冬夜裡看顧一炕熟睡的娃娃,怕這個凍著,怕那個擠著。鏊蓋合上也不離去,一會兒瞅瞅頂火,一會兒撥撥底火,不時地叮嚀男人操心時間,別熡生了,別熡焦了。男人煩了,呵斥幾聲,眼睛卻一刻也不離開鏊子。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剛出鏊的結子 攝影:陶積忠

鏊子揭開,真相大白,一切盡在不言中。熡的好的,表皮暄騰飽滿,底層焦黃嫩脆。主家婆不怕燙,歡天喜地拾到篩筐裡,趁熱抹上一層清油。黃燦燦,亮晶晶,那色,那味,不由人不淌涎水。熡的不好的,要麼焦黑成炭,要麼半生如土,皮焦瓤生。主家婆垂頭喪氣,一會兒埋怨男人,一會兒怨說自己。怨歸怨,年還得過,就靠這一鏊白麵結子裝人,總比黑麵卷子強。認了運氣不好,等明年再說。不管好與不好,按規矩,在場的男人女人們都要嘗上結子的一個環——不能多嘗。這一鏊結子,要吊到房樑上,留到大年三十日晚上自家人裝倉,初二日女婿拜外父,正月裡來親戚才捨得拿出來。


熡結子是民勤蔡旗地方獨有的麵食。相傳西漢初年,14歲的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被捉到長安的皇宮裡餵馬,西北望,思故鄉,日夜以淚洗面,不停地掏挽手裡的馬鞭子,久而久之,挽成了一個固定的形狀。看著馬鞭子,他想不通,人與人之間,抻開是一根繩,挽起是一個結,何必打打殺殺,爭爭搶搶。他勤快,能幹,人緣好,漸漸和宮廷中的御廚成了朋友,沒事就互相鼓搗著胡地和漢人的小把戲玩耍。見御廚熡饃饃,就隨手揪下一塊麵,搓成圓棒,像掏挽馬鞭子一樣挽了一個結子,放到鏊子裡。結子熟了,御廚一嘗,連聲稱好。從那天起,他就和御廚偷著熡結子吃。忽一日,皇上到御膳房轉悠,見他倆偷吃熡結子,本欲發怒,一看金日磾氣宇不凡,加上熡結子模樣好看,香味誘人,便拿起一個結子環品嚐。一嘗之下,轉怒為喜,讚不絕口,當即定為御膳。於是金日磾不再養馬,專門給皇上熡結子送結子。皇上身邊的美人很多,金日磾送了幾年結子,從不左顧右盼,皇上認定他人品高尚,便封官賜爵,委以重任,為胡漢和好和邊境安寧做了許多好事。臨終,金日磾把熡結子的手藝傳給了兒子,叮嚀後人一定要回到家鄉,讓家鄉人熡結子:族人之間要像結子一樣團結,對待外人要像結子一樣實誠。金日磾的後人千里跋涉,尋根覓祖,回到蔡旗定居。熡結子便在蔡旗流傳了下來。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金秋石羊河 攝影:程銀萍

蔡旗堡是匈奴休屠王庭的舊址。堡子北面有個瞭子岡,地勢較高,相傳是過去爺孃送兒出征,嬌妻盼夫回家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遊子從這裡走出去,揹著老孃的一包熡結子,一步三回頭。無論在異國他鄉還是天涯海角,吃一口結子,了一份悵望。老孃半夜三更餳面接面的千結柔腸,老爹白天黑夜煙熏火燎的百般鍛鍊,都熡在結子裡。榮華富貴也好,窮困潦倒也罷,一個熡結子下肚,平添一腔豪邁一身膽氣,走路有勁,說話有聲,站起來是道牆,跌倒能砸個坑。


吃結子長大的蔡旗人,豪爽仗義,心直口快,沒有彎彎腸子。蔡旗位於金昌、武威、民勤交匯處,雞鳴三縣。七行八作,三姑六婆,九堡十八寨千百年往來不絕,都能禮敬互諒,和睦相處。蔡旗人的熱情好客也是出了名的。家裡來了客人,不管是遠親近鄰,還是過路客人,只要家裡有熡結子,非要端上來,非要讓客人嘗一口。收成好的年辰,家道殷實的人家,客人走時還要給你拿兩個。

蔡旗人都會挽結子。這些年,紅白喜事,打莊蓋房,來人待客,農閒時節,家家熡白麵結子。黑麵都餵了豬,不做卷子了;白麵結子也不再是過年的一鏊,隨時可以做。村裡流行著新疆式的饢坑做饃法,家家戶戶後院用土塊泥起下方上圓的“狗洞子”饢坑,中間固定幾根鋼筋,支撐盛滿饃饃的燒板。女人找些柴火燒紅饢坑土牆,喊個人幫忙抬來盛滿饃饃的燒板,放到撐架上,封閉嚴實,一會兒就焐熟了。做面的工藝也簡單,不用酵頭子。熱水裡化上發酵粉和麵,只須接兩次,當天就能做出饃饃,又快又省事。再後來,饃饃的花樣和內容也翻新了許多,加上雞蛋白糖,做成糖餅子或麵包,結子倒很少做了。偶爾焐結子,必定是碰上孫子滿月了、娃娃考上大學了、小夥子說下媳婦了、姑娘們找了對象了這些大喜事。

民勤印象 | 冉智文:蔡旗熡結子

△西瓜泡結饃 攝影:陶積忠

和鏊子裡的熡結子相比,饢坑裡焐結子的模樣倒是差不多,味道卻絕對沒法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同樣是新做的結子,熡結子脆,焐結子粘;熡結子越嚼越少,焐結子越嚼越多。若是過了3天,焐結子發硬,成了石頭,掰不開也嚼不動,天氣熱些就生成黑毛疙瘩。熡結子則不然,年前出鏊放到六月天,模樣照舊,輕輕一拍就成大小不等的碎片,放到嘴裡一嚼,咯噌咯噌脆生生地響。倘若泡進熟透的西瓜,那滋味,好得實在無法說。

作者簡介:冉智文,男,1968年5月生,民勤縣蔡旗鎮小西溝村人,1988年7月參加工作。現在民勤縣衛生計生綜合執法所工作。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民勤印象 微信公眾號:沙鄉民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