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雅談 第10期|荷蘭之殤:瘋狂鬱金香

投資雅談 第10期|荷蘭之殤:瘋狂鬱金香

荷蘭之殤:瘋狂鬱金香

投資連接未來,這裡是投資雅談。各位投資人大家好,我是盛景投資導師課程的班主任雅琪。金融行業有一個經常會被提到詞——泡沫。每天新聞裡都充斥著關於股市、樓市泡沫的激烈討論。對於金融從業者,泡沫是一個非常有趣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難以理解的領域。在這一期和下一期裡我們將深入討論究竟什麼是泡沫,是什麼吹大泡沫,又是什麼刺破了泡沫。

提到鬱金香,很多人腦海都會映起美好的畫面,像無盡的花海或者漂亮的花束。可是很少有人能想到幾百年前,鬱金香花竟然給荷蘭經濟帶來過一場劫難。

300年前,鬱金香剛剛開始在荷蘭流傳,一些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不久,在輿論的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熱忱,很多人變賣家產竟只是為了購買一株鬱金香球莖。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乾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鬱金香交易市場。無論是貴族、還是工匠、船伕,所有荷蘭人都加入到了鬱金香的炒作。僅僅1637年一年,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最瘋狂時一顆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要知道當時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聯排別墅的平均價格是三百荷蘭盾,也就是說一顆鬱金香的種子可以買20多個市中心的聯排別墅。

然而就當人們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時,一場大崩潰已經臨在眼前。1637年一些賣方突然開始對鬱金香價值的信心產生動搖,開始大量拋售,公眾陷入恐慌。一年之後鬱金香價格下跌百分之九十九,售價甚至還不如一顆洋蔥。

這場鬱金香泡沫是人類金融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金融泡沫。貪婪,瘋狂,恐懼,“鬱金香泡沫”淋漓盡致展現了人類在財富面前的陰暗一面。

但如果你覺得人類從此領悟教訓就錯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人的本性是一直不變的。歷史一次又一次的在重演,人類歷史上記錄過大型金融泡沫超過330次,而且越是近代,金融泡沫發生的頻率卻越高。在後來的英國南海泡沫中,甚至絕頂聰明的牛頓也把全部的身家都賠了進去。牛頓對此無奈的說:我能夠預測天體之間的距離,但我無法預測人心的狂熱。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最頂端的時候,東京最繁華的銀座地區寫字樓一平米賣到一百萬美元。那現在這些房地產賣多少錢呢?去掉兩個零,一萬。但是當時身處泡沫之中,所有日本居民,所有日本投資者,所有基金經理,沒有人會認為這是泡沫。

為什麼對一株鬱金香的狂熱竟能顛覆整個荷蘭的經濟?為什麼日本房地產泡沫頂端時所有投機客仍然著了魔一樣充滿信心?為什麼15年夏天的中國股市走到了近乎瘋狂的狀態? 為了解釋這些,就要引申到一個金融的新興研究領域——行為金融學。對於泡沫的研究是行為金融學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過去傳統金融都在假設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是像機器一樣完美,但是我們知道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是會受情緒所幹擾的。研究表明,在歐洲市場當一個國家的足球隊打入到世界盃決賽,但是沒有能夠獲得世界盃冠軍的話,那麼第二天這個國家所在的市場會比歷史平均水平下跌0.5%。那麼為什麼這些體育比賽的結果會和股票市場有關係?無獨有偶,也有研究發現,在紐約上空雲量比較少,太陽比較晴朗的時候,紐交所在那天的股票表現會好一些。這些例子是想讓大家可以看到投資者在做決策的很多時候不是一個很客觀的過程,天氣、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情緒並最終會影響到金融市場。

雖然過去幾十年數學和計算機的應用,讓金融行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其實我們人類對自己大腦的瞭解,還不如我們對於外太空的瞭解。行為金融學很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把心理學和傳統金融學連接在一起,去研究人性是如何影響我們做金融決策的。在接下來的一期我們會從行為金融學的視角出發去了解人性是如何製造泡沫,而我們又該如何覺察它的產生。好了,今天的投資雅談就到這裡,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也歡迎轉發給您身邊需要的朋友們,或轉發朋友圈,我們下次再見。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往期音頻已發佈完畢,從下週開始,《投資雅談》將於每週二早7:30發佈,讓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