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对于很多小龙虾热爱者来说

虾头里的“虾黄”,更是美味中的上品

但最近一则新闻说

吃小龙虾千万不能吃头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真的是这样吗?

吃货们快来一探究竟吧~

小龙虾这个部位不能吃

虾头是小龙虾最脏的地方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小龙虾所有的器官都集中于头部,简单来说:

吃虾头等于吃了虾的排泄物、半消化的虾食,喝了虾尿……

小龙虾本身很难清洗干净,大部分店都只是简单的清洗小龙虾表面的泥沙。

而小龙虾头部、鳃部很难被清洗干净,所以说虾头是小龙虾最脏的地方,还是不要吃了!

如果在家做小龙虾,烹饪加工前,一定要清水喂养24小时左右,让小龙虾吐出代谢物。

另外,要用刷子洗净小龙虾身上的泥沙,同时剔除肠线,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3次。

虾黄容易被毒素污染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其实,虾黄和蟹黄差不多,是未产出的虾卵,聚集在虾头处。

虾黄是龙虾的性腺所在,又与肝脏挨在一起,容易被小龙虾自身处理的垃圾毒素所污染。

所以,虽然有人说虾黄味美且营养价值高,但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的,尤其对于那些来路不明的小龙虾。

虾头里会有重金属吗?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小龙虾以水草、藻类、水生昆虫为食,而这些食物中能够携带的重金属含量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小龙虾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左右,难以富集大量重金属。

即使受到重金属污染,小龙虾会生长缓慢,外壳变异,直接影响外观及销售。

所以别担心,被重金属污染的小龙虾被送上餐桌的可能性不大。

即使有重金属,也是富集在头部,总之还是那句话,别吃虾头!

小心!食物这些部位有毒

也不能错吃!

“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我们往往只担心食物

是否有农药化学残留

却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天然毒素

这些毒素藏在食物的不同位置

学会辨识,在食用前小心处理


水果

有毒部位:果核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有一些水果,比如樱桃、苹果、梨、桃子、李子,它们的果核中含有一种物质——氰苷。

氰苷本身其实无毒无害,只是它在胃酸、消化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的氰化物。

氰化物中毒后,会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大剂量甚至会死亡。

建议,吃水果不要过度啃食核,榨果汁不要连同核一起打碎;喂孩子水果最好先去籽。

豆角

有毒部位:两头和两侧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四季豆等扁豆角两头尖部和豆荚两侧的荚丝里,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皂素。

这两种物质会刺激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还会破坏红细胞及凝血功能。

如果择菜时没有去除,或没有煮熟,容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

建议,豆角最好掐去两头、去除两侧荚丝,大火炖煮至熟。


黄花菜

有毒部位:根部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未经加工的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秋水仙碱主要在其根部,本身并无毒性。

但吃进人体后就会被氧化而形成剧毒,会对肠胃及呼吸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出现嗓子发干、恶心、腹泻,甚至产生血便。

而干黄花菜在加工时经清水充分浸泡,已将大部分秋水仙碱溶出(秋水仙碱溶于水),属于无毒。

建议,新鲜的黄花菜吃之前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2小时以上,就没有毒性了。


土豆

有毒部位: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土豆也含有茄碱,主要集中在土豆皮里,尤其是日晒发绿或长芽的土豆皮中。

茄碱会刺激胃肠黏膜,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茄碱在体内累积到一定量后就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有人吃土豆懒得削皮,或没注意土豆皮变绿或发芽,这样即便煮熟,土豆皮中仍会存留着茄碱。

建议,变绿或发芽的土豆不要吃。由于茄碱遇醋酸易分解,在烹调时烹入一些食醋,都可以避免中毒。


红薯

有毒部位: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红薯皮里的抗癌成分非常高,但因其生长在地下,表皮与土壤直接接触,不少有害物质会积存在红薯皮中。

红薯还容易感染黑斑病菌,表现为红薯皮长有褐色和黑褐色斑点。

斑点里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等毒素,会损害肝脏,煮、蒸或烤等办法均不能将其杀灭,被摄入人体后对肝脏危害很大。

建议,在选购时,尽量选择表皮完好、无霉斑红薯。出于安全考虑,吃红薯前最好先将皮剥掉。

有毒部位:鱼胆

营口吃货们!小龙虾的这个部位不能吃,一定要告诉身边的朋友

很多鱼胆都是有毒的,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依然会导致中毒。

尤其要特别小心:草鱼、鲤鱼、鲫鱼、青鱼、鲢鱼、武昌鱼、鳙鱼(大头鱼)等常见的胆毒鱼类。

鱼胆中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曾经高达 20% 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

所以,鱼胆治病、鱼胆名目,都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