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戚繼光爲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首!

看過不少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行榜,我不說誰該落榜,但是有一個人絕對可以上榜,且可以位列前茅,甚至位於之首。他就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漢族,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率軍之日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中國譽為民族英雄,卒諡武毅。世人稱其帶領的軍隊為“戚家軍”。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戚家軍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

打仗不是件容易的事,打勝戰更難,戚繼光說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勝仗,這並不是真正的勝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鎖創造的驚人戰績: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犧牲陳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我方犧牲陳四等3人。

長沙之戰:消滅倭寇3000名。

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犧牲陳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我方無一人犧牲。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自己陣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犧牲20人。

平海衛戰鬥:斬首2622顆,我方犧牲金漁等16人。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我方犧牲童子明等24人.

王倉坪戰鬥: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我方無一人陣亡.

蔡丕嶺戰鬥:擊潰倭寇7000餘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我方犧牲31人.

嘉靖末年,東南沿海的倭患雖然被戚繼光等將領平息了,但北邊仍然存在韃靼的威脅,為了加強北邊的防務,朝廷決定調戚繼光訓練邊兵。由戚繼光單獨負責薊州防務,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

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此,由戚繼光鎮守的西北防線,再無人敢犯境半步。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隆萬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同時,戚繼光創造了獨特的“鴛鴦陣”,充分發揮集體互助、長短兵器結合的力量,機動靈活打擊敵人;建立車、騎、步相配的聯合兵種,與敵人進行大規模決戰;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敵人防禦重點,迅速瓦解殲滅敵人;伏兵奇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這些都體現了戚繼光軍事思想的現代性,是戚家軍百戰百勝的重要原因。戚繼光根據實際經驗撰成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受到後世的高度重視,以致「談兵者遵焉」。一些當代軍事家也從中吸取經驗,如毛澤東、蔣介石都曾反覆研讀過戚繼光的著作。

戚繼光帶兵有很大特點(也可以說是特長):1、健全兵種 協同作戰;北調薊州後,為對付大規模的蒙古騎兵,戚繼光將「鴛鴦陣」加以發展,創立了由車、騎、步相互配合的聯合兵種。車兵抵禦敵軍的衝擊,步兵以車為掩護出擊敵軍,騎兵則包抄突襲。各兵種協同作戰,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軍事思想。

2、以眾擊寡 速戰速決: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時,經常採用以眾擊寡、速戰速決的戰術,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迅速消滅敵人;史稱戚繼光「臨事則飆發電舉」,他常以驚人的行軍速度,像疾風驟雨一般,及時趕到數十百里之外,用優勢兵力進攻敵人的防禦重點,迅速將敵人瓦解、全殲。然後趕到援敵必經之地埋伏,待援敵經過,出其不意將其殲滅。

戚繼光同時著有軍事著作:

在繁忙的軍務中,戚繼光抽空撰寫了兩部重要兵書,即《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這兩部書是他練兵打仗的經驗總結,也是他訓練軍隊的教本,在軍事學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錄《四庫全書》,佔軍事著作的十分之一。戚繼光還以「能詩」著稱,喜歡延攬文士,飲酒賦詩,往來酬對,晚年將詩文編為《止止堂集》。戚繼光還著有《雜集》六卷、《將臣寶鑑》一卷、《禪家六籍》十六卷。

明代名將戚繼光不僅有一腔愛國熱情和戰場指揮才幹,還是一位銳意進取、對軍事制度進行改革的創新者,其行為成為當朝後期衰敗陰暗局面中的一個亮點。

隆慶初年,給事中吳時來以薊門多警,請召大猷、繼光專訓邊卒。部議獨用繼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這樣戚繼光再次來到他年輕時曾經戍守之地,直到萬曆十一年被調往廣東。這十幾年時間,他為明朝長城防禦體系的最終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戚繼光同時還是三十二勢長拳創始人:

戚繼光不僅能夠領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武術家,兵器製造家,不管是冷兵器戚家刀,還是火炮鳥銃。說起三十二勢長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太極拳實際上最早的發源就來自長拳,太極拳早期也被稱作長拳。如此戚繼光才是中國近代真正的武聖,冷兵器火器的製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創建使用,陣法練法的改革創新,無與倫比的戰績是一個家族的榮耀也是中國傳統武將的智慧與風範的集大成者。其帶兵之才,變革之法,武器之精,為將風範,更是無出其右。戚繼光於1561年秋在臺州編著的武術名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記有“ 宋太祖三十二長拳、六步拳、猴拳、溫家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著於時的拳種,而無少林拳。只載有“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

綜合言之:戚繼光文武雙全,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衝鋒陷陣,那都是不屬於中國任何一位古代名將,另還有軍事著作和不少詩文傳於後世;還創造了新的很實用的戰略戰術(如鴛鴦陣和建立車營);還會發明新式的非常管用的兵器。戚繼光擁有如此多的優勢,,尤其是建立戚家軍以後,未嘗敗績,且率軍作戰都是以少勝多,敵我雙方傷亡比列都是在100:1,如此神勇、聰明絕頂之全才將軍,豈有不上中國古代十大名將排行榜只理,個人認為就是位居榜首,也能傲視群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