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大国博弈

九章大国博弈

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应该不会再有人会质疑我们进入了大国博弈时代。

当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幸为您献上《九章大国博弈》,与您分享半年来的所见所思、所闻所悟。我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和留言不断更新完善,作为大家共同思考的长期见证。【注1】【注2】

九章大国博弈

V1.0-2018.07.10

1时代 2特国 3中国

4将帅 5兵勇 6谋士

7纵横 8阴阳 9用器

1

时代

时代,是看待问题的基点,也可视作战略规划的天时。

未来的历史学家也许会这样书写:2018年是中国新时代的开局之年,美国发动了经济攻击,刚开始世人以为特朗普是在遏制中国,很快世界意识到,他是要摧毁全球秩序,要回到弱肉强食的嗜血时代。

特朗普发疯,美国发狂,

与中国无关,更与中国有关。

纵观西方文明史,霸权周期百年轮回的魔咒罕有打破,从世界大战美国初尝霸权,到冷战结束华盛顿一家独大,屈指算来美式霸权时日无多,不疯不狂,如何逆天改命?中国不过是美国发飙的借口。

九章大国博弈

古今中外的战争,大都需要一个借口或理由,裴迪南大公、凡尔赛和约,借口的最大功用是对内开展力量动员、煽动民意;对外缔结联盟、获取支持。在特朗普美国,这就是过去两年中,智库和媒体给中国的角色定位。

美国借中国转移国内矛盾的事稍后再表。先说后冷战时代得国际秩序是由美国主导,它能hold全场时,对规则是无所谓的,hold不住的时候,它就掀桌子了。

当次历史关键时刻,无须回忆什么进攻现实主义、文明冲突、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只要记得一句西方谚语就够了:“所谓公平与正义,只有当双方实力相等才可以拿出来讨论。”

实力,是美国搅动当今世界的底气,也是他们重构世界秩序的目的。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人类社会高唱“国与国一律平等”,“以规则为基础”的日子,不过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西方历史上更多的时间里,小国、穷国和弱国在国际秩序中,不过是大国协商中的附庸和筹码。

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在享受唯我独尊的领袖特权时,也不得不接受“道德楷模”、“民主典范”、“自由卫士”的束缚,甚至在对待小国弱国时也得客客气气的。这和美国骨子里的“实力决定一切”格格不入,他们心目中的公平,是要与自身实力相衬的,电影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台词,其实就是现实中“弱国无外交”的翻版而已。

所以当美国说:“全球化对我有害!”意思不是说我没赚到钱(赚钱是我自己有本事,和全球化有毛关系?)美国人的意思是,明明你们都是我罩着的,凭什么要我跟你们平起平坐好好谈?

特朗普美国追求的,既不是中国周朝的“以礼治天下”;也不是工业革命西方的“大国协商瓜分势力范围”;而是“实力即权力”

的动物法则,为此美国需要捣毁的是现行国际秩序基本架构和关键要素:

基本架构,是世贸组织、联合国、国际法

关键要素,是威斯特伐里亚民族国家体系

而中国就很尴尬了,我们没招谁没惹谁,人畜无害的改开40年,堂堂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近70年没有实现国家统一,就这样美国还要拿我说事,还张口fuck闭口bitch......

何况这一次,特朗普显然不只是说说,而是真要从中国身上抽数千亿血汗钱。倘若中国披肝沥胆奋发图强,积攒多年的家底就被它这么掠夺,我们40年的辛苦算什么?

所以中国断然不答应。中国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双方都不退,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可是要正面相撞?

欧洲呢?那群老牌帝国主义咋想的?

欧盟的成立被就令美国不爽,但他们在北约的框架下一起打打这个,骂骂那个,跨大西洋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差;后来美国金融危机,引爆了希腊债务,大家才明白原来当初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给欧盟埋了一颗雷,于是双方脸色就不太好看了;然后英国公开脱欧,这可不是暗算,而是明着捅刀子了,欧盟内部的民粹主义渐渐已经快摁不住自己了;到了2018年特朗普美国翻脸的时候,一点不给欧洲面子,更有甚者为了施压欧洲,竟然要与俄罗斯怎样怎样。

日子都过成这样了,你美国还要怎么做?!

欧洲也怕案而起了。他们要维护现有格局。

而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等国家和地区,苦美国久矣。

可知大国博弈时代,博好了全球合作,博不好再回嗜血时代。

真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

特国

特朗普美国有三特:特强、特狂、特实

特强的美国经济领先世界、科技傲视同侪,硬实力世界第一舍我其谁;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美国光鲜的外表下,很多问题积重难返。政治两极化、社会分裂化、道德碎片化,已无感召世界的软实力,更不具备包容万民、兼济天下的巧实力。

特狂的美国

军事力压万国,全球感知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美军早已不把地球人放在眼里,以战养战、越战越狂的军事力量是美国人的王牌和底牌;另一方面,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不但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财务成本,更使其陷入了“发现敌人—消灭敌人—制造敌人”的恶性循环。

特实的美国秉持实用主义,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相信一代绝世强国终会衰落,所以要除弊革新,要实现美国自救。但他们深知,当今美国的根深植全球,触须渗透到经济全球化的每一个层面,所以要改革美国,实际上就等于重构世界。换言之,

美国即世界,挽救美国等于重构世界

山巅之城,上帝之鞭有权吊打全人类

九章大国博弈

显而易见,美国把自身的所有问题归因于全球化、并采取单边行动是见效最快之道。

经济上,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球分工是错的,因为会让美国空心化;我要美元全球货币地位千秋万载,我要产业链高端永在我手,我要制造业工人有粗活干、我要华尔街大亨统治全球、我要出口顺差......什么?不符合经济学基本逻辑?来,看我打破物理定律。

政治上,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纵向权力运行不畅;而多元化滥觞的美国社会,依靠法律体系支撑的横向社会结构,日趋碎片化和离心化;如果把美国蕴含的国家实力计作100分,在对外时最多发挥30分,如果不考虑军事行动的话也就10分。特朗普美国现在要改革其引以为傲的政府体制,为的就是要充分进行国力动员、开展全球秩序重构。

而在军事上,要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打这张牌,需要希特勒这样的领袖,特朗普是么?

特朗普美国,是历史送给人类社会的一道坎,过去了富裕社会延续,过不去也许一夜回到大战前。

国虽大、好战必亡。

3

中国

上下五千年,近世耻辱永难忘,

改开四十载,和平崛起势已成。

对平均寿命以百年计的西方霸权而言,延绵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无疑是一个不死的另类。“不死者近乎神”,对中国人而言“历史即信仰”,现世的种种喧嚣和纷争,中国人看来不过是在重演几千年前玩剩下的“合纵连横”而已。

但人是活在当下的,人类社会更是立足眼前的。韬光养晦的时间一长,中国人的和平积习必然也就日厚。或许是耻辱记忆太强烈,当代中国否定历史有些用力过猛,迷信西方的程度有些过深。不要说从“以礼治国”的上古文明中找寻民族基因,甚至连“义利相权”都被丢进故纸堆。GDP至上令西方国家都自叹不如,物质崇拜之风尚未褪去,技术创新锦标越演越烈......已经有国人在反思:

究竟什么是强国?

经济强就能成就世界强国么?清朝因何而亡?

正当国人陷入迷思之际,世界头号强国突然变身恶霸打上门来,不啻当头棒喝,令国人心中渐远的耻辱记忆被再度唤起。

中国,就这样被打进了大国博弈时代。我们原本想你好我好大家好,搞好经济慢慢谈,一旦强敌来袭国人方才明白,面对军事的铁骑,或是经济的大棒,躲是躲不掉的,劝是没有用的。战斗必会流血,博弈必有损失,但纷争已起,就不容你再逡巡犹疑,唯有收起情怀拿起武器,抖擞精神投入斗争。

为了中国的现在,更为孩子们的未来。

九章大国博弈

大国博弈时代,身为大国怎能不去博弈?

大国博弈时代,身为大国怎能不会博弈?

大国博弈时代,身为大国怎能不敢博弈?

现在的中国,与美国相比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大国博弈的理论、实践和力量。中国,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

哪里会有什么岁月静好

皆因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哪里会有什么天生骁勇

只能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4

将帅

道天地将法,大国博弈时代的将帅,主要是指各级决策者和指挥者。大国博弈时代,将帅是国之柱石、战之主力。

大国博弈时代的好将帅,一是要谋全局应万变,二是要稳民心扬国威,三是要寒敌胆结友军。

新中国成立之初,“革命家”将帅斗争经验那叫一个丰富,打出来的天下打出来的将帅,从来就不怕再开打。改开以来的将帅们,大都经受良好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脱颖而出,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都更胜一筹。但鲜有与洋人博弈过招的经验。

当代中国将帅,没感受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的壮怀激烈,没见过故纸堆中的修昔底德。所以当大洋彼岸一个“精神病”成为总统时,请允许我们先笑一年,当将帅们看到一个国家的鲜血流下来,到底是什么颜色。就该意识到当有三点转变:

一是要从“内外有别”到“内外兼顾”。过去的决策者和施政者,除了外交部门之外,多数主要面对的是国内事务,其行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由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保证;主动性和预见性都基本可控;绩效评价的标准基本从时空上看是确定的;对于这种情形,将帅们是很熟悉的,胜任也是没有问题的。

九章大国博弈

大国博弈时代的将帅,不论是不是外交部门,都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其行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面对境外组织个人、甚至外国政府时,就远不如在国内;主动性和预见性基本不可控(根据对手的博弈行为而定);绩效评价的标准从博弈的角度看也必然是动态的,你自己以为某个行动是局部的国内的,但其影响有可能是国际的长远的。对于这种变化,决策者和施政者务必高度重视。

二是要从“防范风险”到“拥抱变化”。大国博弈时代,对手在专门研究你针对你、甚至削弱你打击你,各种风险你靠防是防不住的。将帅当以拥抱变化的心态,在决策指挥时兼顾建设性和对抗性,统筹稳定性与动态性。

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于将帅殊为重要,这一方面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敢于博弈才能善于博弈,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战略定力,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才不会在波诡云谲的博弈局势中迷失。

九章大国博弈

三是要从“兼听则明”到“明辨真假”。自媒体时代容易给决策者造成信息冗余的问题,垃圾信息干扰决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大国博弈时代更为复杂的是,信息浪潮中还会夹杂大量对手散布的恶意信息、虚假民意、煽动观点;这需要决策者具备“火眼金睛”明辨真假。

大国博弈时代的明辨真假,将帅们要辨的不只是信息的真假,还有人的真假、利益的真假。这不但需要从博弈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更需要具备全局的眼光和视野,还需要与一线人员的通力配合。

5

兵勇

将帅布阵,兵勇取胜。

大国博弈时代的兵勇包含哪些人?

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自然属性,站在这个属性上看,每一个公民都是兵勇,因为只要你花钱消费,从经济的角度你就参与博弈了;你只要发声,从舆论的角度你就参与博弈了;甚至你只要活着,活在一个大国,从法律意义上看你就参与博弈了。这是广义的兵勇。

狭义上看,由于我们每个人都还有一个职业,比如学者、比如官员、比如快递小哥、比如巨豪商贾,比如公务员......从这个角度看,兵勇的范畴当限定在那些与博弈相关度更高的领域。这种意义上的兵勇如何作为,见《8阴阳》。本章只谈广义的兵勇。

这一届中国人民,生在红旗下长在改开中,没有多少人真正见识过战争、大规模饥荒、瘟疫、难民潮。多难兴邦的意义,对我们而言主要的意涵是汶川地震、股市大跌、看病贵上学难......我们想要的,是钱多一点,房子大一点,孩子学习好一点,老人身体壮一点......还有,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和平时代的百姓,过的日子是自由民主开放;战争时代的百姓,日子是军管军需军事;大国博弈时代,日子是快速变化的,百姓要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博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变数,大至国家安全经济方针股市走向,小到蔬菜价格柴米油盐街坊邻里。

这种情况好比开车在路上跑,乘客在多数时候(和平时期)可以放松享受;但开上高速了车多了(大国博弈),要系好安全带买好保险照顾号老人孩子。当然你也不必紧张过度,因为出车祸这种情况对国家而言就意味着战争爆发,

既不可掉意轻心,也不必担心天天出门都车祸现场。

二战后美国百姓,天天战事不断。虽然作战地点是在境外,但参战的人却出自身边,所以对于美国民众而言,因战而亡固然痛心倒也寻常。所以大国博弈对于美国民众而言,实属居家旅行之常态,甚至有点闻战则喜的味道。

对中国老百姓而言,虽多年未经战火,但何曾少见过宏观不确定?改开40年,有几个人是一成不变一帆风顺到如今呢?不至于才过几天手机刷脸支付的好日子,就忘了没有热水洗脸的小时候。对于民众而言,大国博弈的风云激荡,不过是我们老时含饴弄孙的一个段子:

孙,我给你讲哈,那时候我们先“一人超生全家结扎”,然后又让撒欢生;小时候凭票买肉,长大了花钱减肥;念书时德智体美劳,高考了每年换科考;上学时工作靠分,上岗时工作要找;单身时房子叫宿舍,成家时房子叫商品......对了还有个啥大国博弈,博之前我们天天厉害了我的国,博之后我们天天忙着干美国......

九章大国博弈

6

谋士

谋士在幕后,虽不上阵冲锋但运筹帷幄,在以智胜为主的大国博弈时代,谋士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力量。

战火纷飞之时,军人是卫国的英雄;

和平合作时期,商贾是富国的旗帜;

大国博弈时代,学者是强国的智识。

当代中国学人那是相当尴尬。人人自媒体,事事有话说;苦苦十数年学术训练,不如网红大V30秒直播;即便是苦心孤诣迎合大众品味弄出一篇“爆款”,也最多一周热度,当然学术圈根本不会拿这当回事,更不要说由此著书立说开宗立派了。

这不是最尴尬的。以前学者写折子、领导听建议,“习得文武艺、献予帝王家”,评价一个智库好坏的关键,就是看每年拿了多少常委批示;现在是领导拿着一篇网文,让学者解释,要是遇到一篇正常一点的帖子还好办,但大多数时候网文都观点吓人、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真假难辨,智库已成为领导的网文验钞机,当区区几个学者面对网上汪洋大海般的意见观点......

向左走被淹死,向右走被压死。

躲进小楼成一统?谁敢?谁能?谁愿?

九章大国博弈

所以大国博弈时代,正是一展抱负的好机会!天下纷争数百年,稷下学宫几十载......为小我、成就大我!何乐而不为!

这一次不是纸上演兵,而是真刀真枪;这一次不以Paper论英雄,只看国运兴与衰;这一次大概率青史留名,大概率遗臭万年;

那么问题来了,当今中国学界渐为滥觞,官学关系更是复杂。如何为?

当代中国学人,受的是西式教育,读的是现代科学。学科分野越来越精细之下,对宏观问题的把握和宏观问题的叙事,就越来越偏颇。面对民族国家兴衰这么复杂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跨学科、多学科的知识整合。

而且大国博弈这门学问,更多的却是要和官员领袖一起磨练的。检验大国博弈学问真伪的时间尺度,已然超过学人的一生,是非成败,当世者很难知晓,不妨留待后人评。我们现在只知道:

战略上,别用文学家PK美国战略家

战术上,别用哲学家PK美国数学家

必须调整的,还有我们的研究方法。

名词炒作停一停,概念创新放一放,组织更名缓一缓,

研究环境研究对手研究自己,

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理论......

这场大国珍珑局,且看我如何弈!

7

纵横

制定战略,大国博弈时代的关键。

合纵还是连横,东出还是西进,持久还是速决?盐铁术轻重法、还是星球大战抵消战略?这些不是战略,而是战略制定的结果和行动。

战略的要义,是要动态平衡“目标”、“环境”、“能力”,由此衍生出很多学派许多典籍。

九章大国博弈

大国博弈时代制定战略的主体,应该是将帅、必然是将帅、只能是将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对于兵勇而言,多言战略无异于空谈误国,能让其参与的意见的,不是战略而是战术。而对于谋士,参与战略制定的功用有限,更要特别注意方法:

理论上,谋士参与战略的方式(或者说向决策者建言的方式),应当是“推广式”,就是说学者把思虑周详的思想产品,推送给决策者,并向其解释说明,供其决策使用。

实践中,谋士参与战略的方式是“合作式”,就是学者和决策者共同分析问题,共同研究推演,甚至要参与共同实践。这也是当今很多人对智库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以学者之名行决策之实。

大国博弈时代,谋士参与战略的方式应当是“沉浸式”,就是说学者应当把公共舆论场作为主战场,一方面稳固社情民意,并透过信息时代的各种新旧传播路径,给决策者提供支撑。

我国学者当下参与战略决策,总体上看是参与不足,当然这种不足主要是指的质,而非量。

美国历史上有着极为发达的智库传统,但特朗普上台后其影响决策的功能断崖式下跌,只好通过影响舆论参与决策,由于骄傲已久的美国智库不甘心沦为配角,所以发动舆论时明显用力过猛,妖魔化中国力度过大,显著激化舆论,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大国博弈时代的好战略,一定是弹性的、适应变化的;也一定是清晰的、便于理解的;更是建设性的、指向光明的。

“一带一路”倡议就符合以上特征,因此美国高度警惕,欧盟五味杂陈,友邻趋之若鹜。

中国需要、也能够产生足够多的好战略。

制定好战略在把握环境能力和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三个要素:信息、智慧(《8阴阳》)和工具(《9用器》)。

8

阴阳

智慧是战略的载体,也是实践的指导。

诚如信息有真假,实践有成败,智慧也有善恶。

善的智慧,民众颂扬,学者推崇,官员喜爱。

但有时,特别是在大国博弈时代,需要恶的智慧,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善恶混杂,如果是在一个邦国之内,凭借国家机器法律强制,辅之以民俗道德是足以规制的。但大国博弈中,超越民族国家的裁判者根本不存在。

何况善恶之分本基于文化道德之上,而文化道德又与民族性高度相关。大国博弈是国与国的交锋,某种智慧对一族也许是卑鄙的,但对另一族也许就是高尚的。

所以对国家而言,只有善智慧是不完整的,只有恶智慧是活不久的。

只有阴谋阳谋具佳者,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胜出。

所以我们既要坚持中华民族的自信,更要了解域外民族的文化基因。

九章大国博弈

一是要力戒“反向透明”。互联网时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看美国不清,美国看我们通透,这种反方向的“透明”是兵家大忌,对于谋划者和决策者而言,绝对不能出现“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

二是要力求“移位思考”。换位思考是博弈的第一步,然后站在对方角度上考察自己的策略,然后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考察双方的行为。经过不断的位置移动,就能更好的把握驱动博弈走势的内生动力。

三是要力保“环境适配”。资源不足、大干快上会导致战略透支;能力不足、蛮干单干就会导致战略超载。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禀赋不足,战略学视野中的不适应环境,都会将好战略引向坏结局。

以上三点放在中美博弈的具体语境中,明显是美强中弱,而且短期内这种强弱态势很难扭转。

与我不利的另一个因素是当下国内的舆论场,鲁棒性包容性客观性还远远不够,一胖就喘一吓就尿的状态,在大国博弈中是个大问题。

情绪失控的拳手,多半在格斗中失败。

心态失衡的大国,难以在博弈中获胜。

可以想见,这一场大国博弈的基本走向和结果,必是一场《论持久战》。

9

用器

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勃兴,使得技术工具及其方法,早已上升到了思维模式的层次,使世人对逻辑、辩证、法律等等推崇备至,自然科学的工具理性,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种实践。

因此,技术也必然影响大国关系。

大国博弈时代,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各种手段无所不用。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技术、工具和方法对于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必须经由冗长的过程和人的媒介,并最终作用于人类社会组织,因而国家对技术工具的治理和防范是游刃有余的。

但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运用,对其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几近不可能。使得其由从属地位,逐渐成为扭转胜负的关键支点,从这一点看,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军事冲突中的武器装备。

九章大国博弈

一是国家角色受到冲击、新势力抢占C位。非国家行为体利用新技术对抗国家已是现实。暂且不说恐怖分子利用技术工具对抗大国,就说“大数据总统”奥巴马,“推特治国”特朗普,都是凭借技术工具,极大增强个人能力,助力其挑战精英阶层,乃至挑战全世界。

可以想见,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必将受到冲击,大富豪、大企业、大组织在大国博弈时代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加以考察。

二是变化速度不断加快、Plan B越发重要。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爆炸的时代,决策的速度必将日益加快,博弈中的意外事件和突然袭击必将越来越频繁。拥抱不确定意味着要建立足够强壮的弹性战略框架,也就是要有足够完善的“Plan B”,或者是专门用以应变的体制机制。

中国在这方面对于美国是有政治优势的,因为纵向权力运行更加顺畅,所以决策执行效率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美国在2018年以来越来越重视“整体政府”(WOG)的建设,这个源于欧洲的公共行政理念,是否可能将其100分的国力反映到国际事务上的比例,提高到50分甚或更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当然,特朗普美国通过政府改革“法西斯化”的可能性现在看还不大,但哪怕只是弄个雏形出来,以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对全世界而言都是梦魇。

三是治理体系趋于精细、数据成为A角。只要民族国家这种形式还存在,人就永远是毋庸置疑的主体。大国博弈的本质,是国与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对抗。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治理体系将变得越来越精细化、数字化;以权力运行为基础、利益博弈为驱动的治理范式,有可能细化为以数据为驱动的治理博弈。

特朗普上台以来,关于俄罗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干预美国大选的猜测一刻未停。从技术的角度看,要做这事完全有可能。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可以直接干预舆论场、甚至是特定人的心理,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有人要以技术干预你,根本就不会令你察觉被干预,而会认为这就是你的自由意志。

党的十八大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列为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对中国而言,既要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又要防止他国或是非国家行为体的技术突袭,能否应对好这个挑战,也许将成为大国博弈中的一个引爆点。

(V1.0-2018.7.10 学术plus)

本文贡献者

【1】plus君,公号小编李某,本文策划者、主笔

【2】谦谦,学术plus铁粉,本文策划者

大国博弈是动态的

所以本文也会持续更新

诚邀您加入本文书写

留言谈谈您的观点

您的名字会出现在

“本文贡献者”

也许我们不能书写历史

至少可以,见证成长

小弟先写为敬

各位兄台请了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