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爲人知的祕密

“文包武楊”是開封重要的文化名片,楊家將入宋後定居開封,宅第稱“天波楊府”。千百年來,戲劇小說,評書演義,楊家將的故事一直膾炙人口和深入人心!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會有哪些細節比文藝作品還要撲朔迷離和撼人心魄?這是一群令人欽佩的曠世英雄!戲裡戲外,一門忠烈,國人偶像,楊家將的榮光下,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血淚人生?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楊令公曾是降將

楊家將第一代英雄楊業,生於亂世,一生真正為宋朝服務只有8年。他曾為北漢服務,和宋朝血拼,還差一點殺了趙匡胤。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楊業作為北漢將領,和宋朝多年血戰。趙匡胤去世後,楊業被收降,他以楊家將第一代走入歷史。宋太宗想滅遼,收回燕雲十六州。楊業是降將,不可能得到重用,主要在後方。後來,宋太宗任命潘美為大將,潘美和楊業的關係很好,於是楊業升任副將。楊業負責鎮守軍事要地雁門關,易守難攻。當時,楊業只有幾千人,遼軍卻有十萬騎兵精銳。楊業對遼軍很熟悉,開戰前,作為主將的楊業帶幾百人“逃走”了,原來他一路上砍伐收集樹枝,繞到遼軍背後發起攻擊。戰爭就是心理戰,楊業在馬尾上紮上樹枝,塵土飛揚,看上去有幾萬人,遼軍一下子陣腳大亂。楊業直奔主將而去,殺了遼軍主將。戰場形勢發生鉅變,潘美率軍趕到,最終取得了大勝。三千人贏了十萬人,楊業取得了宋軍上下的信任,也洗刷了自己的降將名聲。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潘美到底冤不冤?

《遼史》中對楊業的大書特書,可見他們對楊業的忌憚。而宋朝方面所記載奪取山西四州的功績,全算在潘美頭上。而在《遼史》中卻記載楊業奪取了這些城池,遼國與楊業交鋒,確實知道他的戰績。可見楊業的善戰和功績。而宋朝的史官卻根據奏疏記載記功,埋沒了楊業。而楊業最初陣亡的撫卹,反不如比他低的王貴等人,可見有人掩蓋了事實真相,可能就是潘美。宋太宗有統一天下的雄心,然而用人不當,喪失了楊業這樣的勇將,北伐怎麼能夠成功呢?楊業的死,雖然出於王冼等人阻撓譏諷,但是作為主將的潘美出於嫉妒心理,不發一言,坐視楊業走上死路。實際上是潘美導致了楊業的死,但潘美是國戚宿將,宋太宗也只能大事化小了。但是民間輿論沒有放過潘美,在以後民間流傳的小說和戲劇中,潘美被描寫成一個無能陰險無恥的大奸臣,名字也改為潘仁美。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重振聲名楊延昭

《宋史•楊業傳》當中,就提了他六個兒子的名。這六個人,再加上陳家谷口戰役當中,和楊業老將軍一起戰死在那裡的楊延玉,楊業確確實實有七個兒子。但是七個兒子當中,重振楊家聲名的是楊延昭——楊六郎。楊六郎者,楊大郎之謂也。他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朗(後改名為楊延昭),這沒錯,但他卻並非楊業的第六個兒子,而是長子。他卒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楊延昭真正的戰功是遂城保衛戰。遂城周圍都是泥沼,遼軍進攻只能在天寒地凍的冬天。遼國蕭太后率二十萬人馬進攻,而楊延昭只有幾千人。也許是天佑大宋,正趕上北方的寒流,楊延昭抓住戰機,半夜用井水澆牆,一夜之間,整個城牆變成冰牆,遼兵最終沒能攻破冰牆。這就是凝冰凍城的故事。遂城大捷後,楊延昭威震天下。幾年之後,蕭太后再次領軍進攻。雙方都佔不到便宜,最終簽訂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基本處於和平狀態,長達118年之久。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范仲淹賞識文廣

楊宗保,應為楊文廣。《宋史》記載,文廣系楊延昭之子。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撫陝西時“與語奇之”,曾把他收為部下,後又隨狄青南征,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楊文廣率領部防禦西夏時,先揚言要到噴珠築城,然後率軍迅速趕往篳篥,連夜搶修城寨,構築好防禦工事。第二天天明,西夏騎兵至,看到宋軍已經佔據有利地勢,只能無奈的撤退,楊文廣乘機遣將出擊,斬獲敵人眾多。皇帝下詔嘉獎,賞賜豐厚,並任命他知涇州鎮戎軍、定州路副總管,遷步軍都虞侯。作為楊家將的第三代,楊文廣並沒有建立能與他祖輩父輩相提並論的功績,因為此時北宋已經與遼國議和,而對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戰間搖擺,只是防禦。但楊文廣繼承了楊家將世代忠心報國的傳統,沒有忘記收復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但是此時的宋朝積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風氣已成,諱言用兵,楊文廣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佘大君確實有其人

歷史上的佘太君本姓折,由於北方人讀音折佘不分,在文藝作品中才變為佘。折家世居陝西府谷,自五代時便為抗擊北方遼契丹貴族襲擾的重要軍事據點。從折太君曾祖折嗣倫時起,折家便世襲軍職參加抗遼鬥爭。折嗣倫的兒子叫折從阮,從阮的兒子叫折德扆。據畢沅《關中金石志》載:“折太君,德扆之女,楊業之妻也。”《岢嵐州志》又記:“折氏性警敏,嘗佐(楊)業立戰功……後業戰死陳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辯伕力戰獲死之由,遂削二人籍,除名為民。”可見折太君確為楊業妻子,並曾同楊業並肩戰鬥於抗遼前線。《晉乘搜略》還記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射,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韓世忠夫人梁紅玉)之親援桴鼓然。”這又說明折太君還曾訓練一支由婢僕組成的驍勇的家兵,《楊排風》的故事當來源於此。此外,楊家將真實的歷史上沒有楊宗保,而穆桂英和楊排風更是虛構的人物。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去鼓角錚鳴:楊家將不為人知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