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静海特刊走进全国“两会”

3月19日,《香港商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题为《绿色静海 创新支撑——驶入高质量“快车道” 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特刊,并在全国“两会”现场发行,吸引了诸多与会人员驻足观看。

《香港商报》静海特刊走进全国“两会”

该报道共分为“全方位服务雄安新区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征程”“现代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擎画乡村振兴新愿景”“普惠改革发展成果书写民生为本新答卷”等四个篇章,以生动写实、图文并茂的写法谋篇布局,对静海大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护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举措和成效进行详细介绍。

报道称,雄安新区的设立,使静海一跃成为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的重要节点。为此,静海区按照建设天津全面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的标准,及时确定功能定位,抓紧推动城乡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并主动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积极引进健康、体育、医疗等“国字号”项目,参与白洋淀—独流减河—渤海湾生态廊道建设等。

报道还称,2017年2月,静海区团泊湖地区被命名为团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天津市第二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专业化园区和全国第一家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坚持绿色集约发展,吸引了银隆新能源、深圳格林美、珠海格力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报道指出,静海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把农业农村放到优先位置,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洼地里崛起的魅力团泊新城,到“传奇小镇”大邱庄的转型发展,是静海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报道还指出,静海始终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实施10项民心工程,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226亿元。静海正在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坚持高站位、大视野、新理念,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奋力书写新时代静海融入京津冀、全方位服务对接雄安新区的壮丽篇章。

该报道将对静海全力筑梦新时代,建设天津服务支持雄安新区示范区起到引领助推作用。

《香港商报》静海特刊走进全国“两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