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塑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标识

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游憩和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和监督管理的特定区域。在发展定位上,国家文化公园是象征国家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国际经验表明,立足国家战略高度,以国家力量创建各类国家公园,能够确保具有生态、文化、美学价值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提高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借此推动国家代表性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促进爱国教育与国民文化涵育,丰富国家文化服务供给,构建起对外交流的国家文化窗口。

一是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遗产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核心资源,旅游开发也是实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活化的重要手段,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成立的文化和旅游部开启了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卢沟桥和宛平城是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遗产,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将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合作共赢关系,形成新型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二是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力。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凝聚主流价值意识,培育现代文明与生态保护的价值认同,关系人民福祉,更关乎中华文化未来的发展。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既是国家精神的庄严象征,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和国家文化自信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促进产业供给侧改革。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的环境下,“供需错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从供给端入手,以创新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卢沟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符号中的突出代表,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整合提供具有国家代表性、经典型的文化休闲服务体验,从而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供给,扩大和引导公共文化消费,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

四是推动对外交流与展示,彰显大国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与东方文明智慧的结晶,肩负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认同、促进、融合的重要使命。建成后的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窗口,特别是我国在桥梁建筑技术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全球文化交流与竞争日益频繁和激烈的今天,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彰显我国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从而显著增强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应坚持特色引领、传承弘扬、双效统一、科学统筹、内联外引、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关系,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保护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今时代要求,注重文化普惠与文化共享,突出国家文化公园服务的亲民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国家文化公园。

(范 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