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爲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史上賢淑的皇后有很多,這其中朱元璋的馬皇后絕對稱得上這些賢淑皇后中的佼佼者。從題目上看到明十三陵,大家不要誤認為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冠絕古今的千古一後馬皇后,不是!那是誰呢,她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皇后。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這位徐皇后,其實本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其賢淑程度不亞於婆婆馬皇后,之所以大家對她的名字不是那樣熟悉,我想是被婆婆強大的光環所掩蓋了。是的,作為開國君主的皇后,馬皇后又是那種賢淑得令人仰視之人,所以她的光環絕對能掩蓋住一切,何況她們是婆媳關係,時間上又是那樣的緊鄰。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徐皇后名徐儀華,閨名妙雲,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之女,據史書記載,徐皇后打小就飽讀群書,是標準的名門閨秀。身為將門之女,對武藝也有較高的水準,稱得上文武兼備。這樣一位賢淑能幹,文武兼修的大家閨秀,誰家都以得到這樣的人做媳婦為幸,這不,朱元璋就看上了徐儀華,這皇帝要是看上了誰,那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朱元璋給徐達說,聽說你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女兒,我欲將朱棣與之婚配,徐達一聽,慌忙叩頭謝恩。就這樣,徐儀華就成了燕王妃。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這樣一位既豔若鮮花又賢淑能幹的女子,當然一定會深得丈夫的愛,朱棣對徐儀華那可是稱得上真愛,甚至愛其一生!愛到什麼程度呢,這樣說吧,在以後從燕王妃成為徐皇后的徐儀華死後,朱棣再也沒有立皇后,這份愛,稱得上真愛了吧,真正稱得上史上少有的帝后真愛!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成為燕王妃的徐儀華,隨後跟隨朱棣來到封地北京生活。真正成為了朱棣的賢內助,在很多大事面前,總能給朱棣進獻良言,時常給朱棣吹忱邊風,但是這絕不是那種家長裡短的歪風,而是勸朱棣作為一個藩王,要怎樣去體恤民情,怎樣合理施政。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後來,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為了穩住帝位,開始有了削藩的打算,最終建文帝派兵進軍北京。當建文帝大軍逼近北京城下,而此時的朱棣剛好不在北京,大軍壓境之下,可容不得半點遲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情況十分危急,此時的燕王妃徐儀華親自披掛上陣,帶領北京軍民擊退了建文帝的大軍,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徐儀華是一個何等厲害的人物了!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後來,朱棣率軍攻入南京,皇宮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於公元1402年7月稱帝,11月徐儀華被封為皇后,正式成為三宮之首,母儀天下。成為皇后後的徐儀華,給朱棣說了這幾句看似平常實則高明的話:連年征戰,兵民皆疲憊不堪,當下最首要的就是讓軍民休養生息;今賢才均乃高皇帝所留,陛下不應當以新疏;堯帝施行仁治是從自己的親人開始的!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徐皇后還摘錄《女憲》、《女誡》,寫成《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的嘉言善行,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試問,這樣的事情,有幾人能做到,就連她的婆婆馬皇后也做不到,徐皇后做到了,這樣一位為民著想,時刻勸誡身為皇帝的丈夫要施以仁政,體恤民情的皇后,後人沒有理由不尊重她!

公元1407年7月,徐皇后病重,彌留之際不忘勸朱棣:愛惜百姓,廣求賢才,對宗室要以恩禮相待,不要驕養外戚。亮點在最後一句不要驕養外戚。要是那些庸脂俗粉的人當了皇后,巴不得孃家人人封王封候,而這位徐皇后則在彌留之際不忘告訴皇帝不能驕養外戚,難能可貴!

她是史上少有的賢淑皇后死後六年未葬,後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幾天後,徐皇后離世,時年四十六歲。據史書記載,徐皇后死後,朱棣悲痛不已,一直將棺槨存放於皇宮之中,直到公元1413年,北京長陵修建完畢,朱棣下旨將徐皇后靈柩千里迢迢運抵長陵安葬,就這樣,徐皇后成為入葬明十三陵第一人!

文:趙遠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