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烏克蘭曾是個令人羨慕而又充滿希望的國家。農業上土地肥沃、灌溉發達,在原蘇聯時期素有‘糧倉’之稱;工業上以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基礎,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而軍工業更是在當時的世界上佔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製造重型軍工武器的水平和能力排在世界前幾位,令很多國家羨慕不已。在脫離蘇聯而獨立的那段時間裡,不僅烏克蘭人民自己對前景充滿希望,就是國際上也對烏克蘭的未來寄予厚望。然而,獨立後的烏克蘭卻意外的走上一條曲折而又充滿屈辱的艱辛之路,政治上你爭我奪、混亂不堪,安全上失土又淪陷,經濟上是每況愈下,收不敷出,不僅因財政拮据導致軍工業崩潰,其煤炭工業鏈也因頓巴斯地區的連年動亂而斷裂。烏克蘭人民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也因此大幅下降。為了生存,很多烏克蘭年輕人紛紛選擇了出國謀生,一度出現過依靠賤賣大型船舶、重武器和拆卸大型設備換取外匯來維持政府運轉的慘狀,令世人唏噓不已,紛紛替烏克蘭惋惜。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烏克蘭之所以淪落到現在的悽慘地步,自然不是哪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很多人將罪過算在了烏克蘭現政府頭上,特別是現總統波羅申科更成為了人們詬病、指責的對象和出氣筒。不僅輿論和媒體指責波羅申科缺乏博弈智慧,導致烏克蘭喪失領土、烏東淪陷;烏克蘭議員也公開指責他加重了烏克蘭的貧困;反對派也多次舉行集會要求波羅申科辭職。波羅申科彷彿成為了烏克蘭的罪人,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烏克蘭今天的慘劇,儘管有波羅申科的個人因素,但他卻並非罪魁禍首,因為烏克蘭今天的局面並非單方面因素造成,而是由諸多原因共同促成的。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波羅申科是烏克蘭獨立後的第五任總統,在他之前的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尤先科、亞努克科維奇這四任總統都對烏克蘭的現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克拉夫丘克雖然是烏克蘭獨立的功臣,也能和俄羅斯保持著正常的關係,但他卻沒能優化烏克蘭的市場體系,導致烏克蘭出現了眾多的經濟寡頭,打擊了烏克蘭民眾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庫奇馬在任上加劇了經濟惡化和國內的政治紛爭,導致了橙色革命的發生;而依靠橙色革命上臺的尤先科實行了完全倒向西方的政策,加劇了烏東和烏西之間矛盾和對立,導致烏東地區漸生分離之意。而亞努科維奇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全面倒向了俄羅斯。這使烏西的政治精英們無法忍受,於是,以波羅申科為首的政治精英們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街頭抗議活動,推翻了亞努科維奇,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烏東陷入戰亂的局面。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實事求是的說,波羅申科2014年5月份當選烏克蘭總統時,克里米亞已經入俄,烏東分裂局面已經發生,烏克蘭的政治版圖業已固定。所以說,波羅申科並不是烏克蘭現狀的罪魁禍首。但卻也與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他是烏克蘭的罪人,似乎也有點冤,因為他上任總統後一直在尋求維護烏克蘭的尊嚴和試圖收回烏東,但事與願違,不僅沒有進展,反而使局勢更加複雜了,致使很多人已經不看好烏克蘭能夠再次實現國家統一。烏克蘭人民之所以投票給波羅申科,一來是政治方向上的需要,二來是指望他能帶領烏克蘭人民走出經濟困境。因為波羅申科是有著“巧克力之王”稱號的成功企業家,人民希望他能用成功的經營理念扭轉烏克蘭經濟持續下滑的趨勢,給人們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上臺後的波羅申科卻被“政治方向”所綁架,陷入了美俄博弈的漩渦之中,哪裡還有力氣去發展民生?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導致烏克蘭慘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立場和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1),美俄博弈的受害者。(2),爭權奪利的犧牲品。(3),歷史淵源的必然。(4),定位的偏差。有人將烏克蘭形容為美俄刀俎下的魚肉,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運了,這種形容雖然有點極端,但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烏克蘭政治方向的選擇已使自己處於北約的前沿陣地和俄羅斯的護城河,試想,以美國和俄羅斯的體量及一貫的行為準則,烏克蘭成為“案板上的魚肉”冤枉嗎?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從歷史上來說,烏東和烏西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克里米亞是在赫魯曉夫當政時期劃歸烏克蘭的,烏東和烏西也是在1939年才合併的。他們在思維觀念、政治訴求、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本來就有差距,再加上烏東和烏西政治精英們爭奪權力的助推,能不分裂嗎?他們雖然都是斯拉夫民族的分支,但烏西一直以老歐洲自居,更渴望融入歐洲體系,自然也就會選擇歐盟和北約;而烏東則更傾向於俄羅斯,因為他們的習俗更一致。這就為他們之間的分道揚鑣奠定了基礎。所以說,烏東的動亂雖然與俄羅斯有關,但也應看到之所以分裂的歷史淵源。而之所以分裂的進程會加快,則於尤先科、亞努科維奇、波羅申科這三人當政前後的兩場鬧劇是分不開的。尤先科倒向西方,亞努科維奇倒向俄方,以及波羅申科上臺之前發動的街頭抗議活動嚴重撕裂了烏東和烏西的關係,終致分裂表面化和成為事實。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波羅申科上臺後,也曾想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但事與願違,因為他已經被烏克蘭的“政治方向”所綁架,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政治選擇已經使他無法回頭,迴旋餘地也幾乎喪失殆盡。他也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了。當然,每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力,烏克蘭選擇倒向西方,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有些現實卻是躲不開的,那就是烏克蘭畢竟在俄羅斯的家門口。美國和北約擔心俄羅斯的威脅,而俄羅斯也同樣不能容忍北約將大炮架在自家門口。這是美俄避不開的矛盾,更是烏克蘭的悲哀。

他是烏克蘭的罪人?波羅申科其實有點冤烏克蘭所處的環境確實艱難,但正因為艱難,才更需要博弈的智慧。可在這一點上,波羅申科確實不夠睿智。比如在克里米亞大橋的處理問題上,烏克蘭一面說永遠不會承認克里米亞獨立,但在克里米亞大橋通車時卻又公開向俄羅斯提出賠償要求,這不是授人以柄嗎?再比如間諜中毒案問題,波羅申科一面說要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爭取俄羅斯配合解決烏東問題,一面卻又積極參與西方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集體行動中。而日本和俄羅斯也有北方四島問題,但日本卻能隱忍自己沒有參與西方國家統一的驅逐行動,生怕惹惱了俄羅斯。而你烏克蘭為什麼就不能隱忍一下呢?還有,在美國答應援助的武器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波羅申科又是到頓巴斯地區演講,又是炮轟頓巴斯地區,結果呢?導致俄羅斯冠冕堂皇的將可裝載核彈頭的導彈部署到了俄烏邊境。使自己處於了更不利的位置。這種博弈智慧真的使人不敢恭維啊!但是,平心而論,烏克蘭問題的根源並不是波羅申科等政治精英在國家道路和方向選擇的問題,而是美俄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造成的,烏克蘭問題就是這種博弈造成的產物。波羅申科等人也不想自己的國家分裂和貧窮,他們也一直在抗爭,但是他們卻也有太多的無奈,所以他們也並非烏克蘭的罪人。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是烏克蘭的悲哀,因為以目前的情況判斷,換誰都不可能使烏克蘭擺脫現在的局面,也不可能再回復過去的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