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本篇文章工程量不小,数据虽然客观存在,但全都要在不同的库里提取、筛选、拼接、制作并形成图、表,希望能够帮助中小投资者。至少我觉得还不赖,有干货。


主题:通过最近半年的市场数据揭露主流机构的行业布局、股票布局。当你还在为买啥而困惑时,看看机构的动向吧。

本着以往的风格,还是以中长期策略为主,战略视角巡视市场。而纯技术指标选股我一般不在公众号里写,顶多以大盘指数的方式聊两句。

核心行业:半导体+医药。以前公众号中也多次详细阐述,具体大家可看历史文章。今天通过市场背后的数据展示机构资金变化。

集成电路半导体行情从提示到现在涨了快9个月。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医药股行情2018来年开始启动。下图是部分几个港股药。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正文=======

公募基金一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先看股票型基金的仓位。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1、股票占净值比例来看,股基全部满仓,也符合基金条款要求。

2、净资产、总资产和股票市值的平均、中位值来看,规模较小的股基占绝大多数。

3、股票市值增长率来看,小基金波动更大,航母级大基金比较稳定。

主要结论:存量的股基持续满仓,没有子弹,增量等新发行的股基。

接下来是混合型基金。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1、仓位中位值69.65%,历史上来讲相对偏低,未来还有明显且持续的增仓空间

2、与股基一样,规模较小的基金占绝大多数。

3、股票市值增长率平均值1417.08%,大基金平均了一众的小基金增长率。众多小基金还是负的。

4、与股基不同,混基可在一定比例内自由的对股、债、货、现金等不同资产进行配置,因此会出现股票市值增长率超大幅飙升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自己考虑。

关键的来了,行业(证监会一级行业)。图中蓝色的我觉得值得关注。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1、 四个指标里,制造业都是最多的。这个倒是客观,毕竟任何一个跟生产沾边的都能归到这个行业,所以群体众多,而且一直是这么多。

2、金融行业也不用多说,指数稳定器,大多数机构必配,小散参与的不多。

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这个有超过5%的股票市值占比,仅次于前两个行业。还有超过8%的股票市场标准行业配置比例。显然,一季度基金加大了泛科技行业的布局。

接下来我统计了基金、QFII 两大机构一季度重仓的行业分布。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基于申万一级行业,基金一季报持仓超过20%的股票,有5只来自医药生物行业,高居榜首。其次是传媒、商业贸易和轻工制造,都有3只。

可见,除了上边的泛科技产业,医药生物是又一个被重点关照的。这与今年以来的医药股行情不谋而合。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QFII的重仓行业中,医药生物同样领衔

,有4只股票的持仓超过3%,与休闲服务行业并列第一。其次是机械设备、交通运输、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都有3家公司被集中持有。

看完重仓的,再看增仓速度最快的行业。方法为今年一季度环比去年年报。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别看图中制造业的柱子高,却不是增仓的主力。主打的就在左上角的红框内,分别是: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2、卫生和社会工作;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四个行业的基金持仓市值增速分别为72.87%、51.19%、39.52%和31.83%。最高的超过7成,最低的超过3成。这四个行业其实就是两大类:科技网络+生物医药。再时髦点就是TMT+生物科技。

为什么说是主动增仓的?往下看。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今年以来这4个月时间,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涨幅11.88%、医药生物5.97%、休闲服务4.56%。而且只有这三个行业是正收益。

证监会(新)一级行业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上涨47.78%、卫生和社会工作上涨33.57%、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业涨幅2.34%,也是仅有这三个行业是正收益。

结论进一步明朗:相比刚才百分之三、五、七十的市值涨幅,显然基金大举杀入了,并且最集中的就是TMT和生物医药!!!

最后,我锁定泛科技、医药生物这两大行业,给大家送上机构资金的重仓、增仓股。

1、2018一季报持股基金数>20家的医药股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2、2018一季报基金增仓的医药股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3、2018一季报持股基金数>30家的泛科技股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4、2018一季报基金增仓的泛科技股

幕后数据深度透视 机构重仓杀入两类股票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