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答卷”之城市管理篇——从家门口“小细节” 看城市建设“大变化”

“文明答卷”之城市管理篇——从家门口“小细节” 看城市建设“大变化”

近日晚10点,在我市最繁华的西大街“烧烤一条街”,食客云集、人声鼎沸,但却不见往常的油烟漫天、桌椅占道的景象。

“以前烧烤店都是城管来了收一下,城管一走摆出来,打游击战,尤其现在正值世界杯期间,闹哄哄的,吵得人半夜睡不着,现在好多了,都自觉了。”家住羊角山社区附近的居民王军看着眼前不再吵闹的“烧烤一条街”开心地说道。

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这样的变化,连成了句容的文明风景线。

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更美

“以前小区楼道里、自家门上,到处都贴满了小广告,又脏又丑。现在好了,都清理掉了,整个社区看起来干净了很多。”住在商业街南一路的市民张兰英,为城管清除小区及自家门上的“牛皮癣”点赞。

解决市容环境难题,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经过3个多月的治理,城区5000余处违规广告被清理,万余处无照游商、店面外溢被劝导,1500余处乱堆乱放、卫生死角被清理,1100余处污染路面被清洗,60处700余起占道的花卉、建材、二手车商户被规范,全市9家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得到集中整治……整洁有序的街道,勾画出城市文明、靓丽风景的轮廓。

“以前的东门口,三个字就能总结:脏、乱、差,街道两旁的商店门口堆满了自家的商品,电瓶车和自行车也到处乱放,行人走路有时候只能从机动车道上‘绕行’”家住嘉盛花园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在执法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现在的东门批发市场,店面变干净了,门口的商品也不见了踪影,我们行人再也不用走上机动车道了。”

便民利民 生活出行更有序

如今,走在华阳南路上,两侧树木绿意葱茏,节点花卉斑斓多彩,道路宽敞洁净,不远处的“红马甲”志愿者正引导着市民有序停车。自文明城市建设以来,市城管局在城区漆划机动车泊位5830余个,新增1500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6月28日上午,一位车主按规定将车停在华阳南路一酒店大门旁的新增车位上,面对记者的采访,车主笑着说道:“自从这里划了新的停车位,每次来这里逛街吃饭都不再因为找车位而烦恼,也不用担心会出现违停的情况,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不仅如此,市城管局还维修出新环卫设施330余处,布设分类垃圾桶4200余只,维修出新公园广场基础设施300余处,补植花卉、苗木5万余平方米,完成福地广场绿化工程并向市民开放,推进句容河二期2.7公里河滨大道建设,刷新城市颜值,打造出市民休闲游乐好去处。

市民参与 文明氛围更浓

微信有信息,立刻接单!立即行动!城管志愿者王海红看到“商户联络微信群”里店老板抱怨门前的花坛坏了,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组织整改,2个小时后,店老板喜滋滋地在群里晒照:花坛修好了。

“文昌东路与东昌中路交叉口有游商,路都被占了,城管呢?”7月2日16:48分,王勇看到了网友“宁静修心”的网帖,当即将消息转给了该路段城管队员。10分钟后,队员到达现场,组织整改,并将现场整改前、中、后对比照片上传至办公室,17:18分,王勇在市民网站作出了回复。

市民参与,共建共享文明成果,成为城管推进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文明城市以来,城管局开通了微信、QQ、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数字化城管5条“网上群众路线”,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管理盲点;与全市7000余家商户签订了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引导市民自觉行动。据悉,仅今年上半年,句容数字化城管、“啄木鸟”微信平台已受理投诉3万余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了有效、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体系,让文明之风吹进了市民心中。

陈彩云 张慧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