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刚:好诗是要能读出来的!

访谈

1、花语:您是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科出身,能否说下您与电视播音的不解之缘?

崔志刚: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问过,我也算个专业不对口跨度太大的异类吧。首先我觉得理工科的教育背景与电视主播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支持或不支持关系,毕竟播音主持还是属于一个社会人文类的职业,不像有些理工类的行业,需要相当专业的要求才能进入。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说话的活儿呗,没有多高级。所以,我一直都认为,什么样的学科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对社会人文现象解析关注的心。

另外,作为任何一个行当或一门技艺,天然的热爱或天赋所占的比例很高,在这一点上,也许我父母给我的这套发音硬件——充满男性磁性音质的好嗓子,帮了我很大的忙吧。崔志刚:好诗是要能读出来的!

2、花语:您觉得自己帅吗?央视除了您,还有谁写诗?

崔志刚:哈,帅与不帅得别人说吧?自己只是觉得还可以吧,应该是算帅的吧,要不然也不会被选中主播电视新闻,哈哈。近50岁的人了,我觉得我各方面保持的还很好,多年来一直坚持力量练习,跟同龄人比,状态上看起来还不错吧。

我们台应该还会有喜欢写诗的人吧?但我认识的主播同事里,没看到过谁写的诗,他(她)们似乎更喜欢朗诵,我可能是属于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里不多的写诗人。

3、花语:因何写诗,最早写诗于哪一年?

崔志刚:似乎是一瞬间的感觉触发了,大量的作品写于2015年,当时是想办一个公众号,初衷是也想像前面说到的和其他同事们那样,做一个诵读原创诗的声音作品类的东西,但后来发现,与其读别人的,不如自己也写几首来读,就一发不可收,陆续写出了很多,直至最后写成了一本书,就是6月份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的这本诗集《我把声音读进生命》

少年时代

4、花语:您眼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崔志刚:这可不敢说!只能说我自己的认为吧——能懂,能读,能诵。而最关键的是一首诗读完要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东西,比如引人思考的哲理、美的意境、精妙的词语等等,总之,要有发布给公众看的价值,不能只是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世相罗列,诗,要有超出人所能思的韵味在里边。

再有,特别想说一下,也算是我的一个呼吁吧,中国字写成的中国诗,还是要有中国文字的韵律讲究,读起来要能上口。“好诗是要能读出来的!”我们现在知道的古人留下的诗词,都是读起来好听的。

5、花语:您参加过多档栏目的主持和编导,您觉着哪档节目颇具诗意?

崔志刚:个人对电视节目是否有诗意没太注意过,想来可能没有诗意的居多吧,所以我才会在工作之外写诗。

6、花语:据说您的普通话是在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攻读交通工程专业之后,才开始学习的。您是围棋和篮球玩得一样好的系学生会主席,大二就字正腔圆主持了学校的新年晚会,请问您是从何时萌发主持梦想的?您对新生事物是否都充满了好奇?围棋和蓝球现在还喜欢吗?

崔志刚:对新的东西一直是积极获取,紧紧跟上,新的科技带来的诸多变化,新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新的社会结构、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娱乐项目、新的食物等等,都能和年轻人一样熟练掌握;围棋一直都热爱,但棋艺水平不高,在这点上可能和苏东坡一样吧,少有赢棋的时候,只能是“胜固欣然败亦喜”吧。我原本在大学是专项投掷运动员,玩铅球的,后来工作后考虑到娱乐性和集体项目的热闹,就开始多打篮球,前年还能和20多岁的年轻实习生们一起打比赛,我的突破能力很强的,毕竟是投掷选手,有力量和身高。

7、花语:在您看来一个诗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崔志刚:在我看来,诗人首先具备的品质应该是善良。

崔志刚:好诗是要能读出来的!

8、花语:您愿意别人用诗人这个名词作为您的个性标签吗?

崔志刚:确切地说,不太愿意,我不喜欢别人用“诗人”来作我的身份标签,我有职业身份(微笑)。

9、花语:为什么呢?这些诗不是您写的吗,而且还写了相当的数量?

崔志刚:写诗是我的责任,对文化的真正责任,但是不希望到处被叫作“诗人某某某”,感觉有点沽名钓誉,何况现在,诗人这个称呼获得的尊敬度还不够高。

10、花语:您说的责任是指的什么?

崔志刚:把人们对唐诗宋词、更久远追溯到先秦时的《诗经》和秦汉时的《乐府》等等无比崇敬的态度,在现代诗的创作中延续中国文字的美好,通过一批充满正能量的努力,给唤回来,到那时我希望自己能被称作“诗人”。

11、花语:那时?是什么时候?有标志吗?

崔志刚:有!人们开始在公开活动中诵读现代诗作品了,而不是一搞诵读(注意!我没用朗诵这个词,朗诵是演艺范畴,不是真实的用声音解析一首诗作),就是《将进酒》或《再别康桥》。当代的诗在被广泛诵读了,中国诗的美好就唤回了。

12、花语:很多现代人写的诗不适合被诵读,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广泛诵读,您怎么看?

崔志刚:因为现代的诗“病”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极端少数个例。现代的诗基本上都不押韵,怎么读?太短,怎么读?没逻辑,都是病句,语法都不对,怎么读?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怎么读?用词很脏、什么身体器官写作、无意义的罗列生活琐碎,怎么读?失去了诗本身应有的美好。

崔志刚:好诗是要能读出来的!

13、花语:这不是现代艺术的共同标记么?个性、独特、不迎合。

崔志刚:诗不是现代艺术的衍生品,最起码,中国诗不是,中国诗有中国诗的规矩,我们的文字有我们区别于世界流行媚俗的特质。中国诗必须维护这种特质,在这一点上,中国诗没必要走向世界啥的,李白的诗我们自己喜欢几百年几千年足够了,这么多年也没流行到世界去,现在也不在乎去不去流行。中国诗的最大特质就是美好!也可以有批判、讽刺,但是追求的目标还是美好,思无邪。

14、花语:那您为什么不写古体诗?

崔志刚:也写过,但写得不好,没那个手艺,顺便说一下,现代人写的古体诗,很多,强努的,都没有那个味道。坦率讲,还没看到多少已达古时韵味的高峰之作。所以我的主张是,在继承中发扬,保持中国文字文化的美好,在体例上不要束缚,用白话文写出能诵读、有美好内涵的诗。

15、花语:确实,现代社会,诗的地位也不像古代那么高了,是不是感觉有点悲摧?

崔志刚:这点儿我认同,现代诗的体例和表现有太多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诗的文学地位其实也不高,偶尔有个泰戈尔,大体上还是小众的东西。所以说中国古诗词了不得,两千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主流传播意识形态。

16、花语:但现在倒是有很多对古诗词颂扬的活动,包括你们电视媒体也在做这样的节目。您怎么看?

崔志刚:是好事。但是背诵古诗词,背的滚瓜烂熟和真正领悟掌握其内涵实质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践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回事儿。背会一万首诗和写好一首现代诗,不是一回事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还是不会,有一些帮助,但不是必然。电视节目都是为了搞竞技,得有点比试的味道才好看。中国现在缺少好的现代诗,古诗词的辉煌已然很牛逼了,关键现代怎么把这种辉煌化作今天的继续辉煌,要创造、要有原创。

17、花语:如何评价自己诗的水平?

崔志刚:还好,有相当一部分我人个还是满意的,也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我要说一下,因为现在写诗的人不多,有很多有才华的在被逼着干别的去了,我很庆幸我还能在职业之外,做这件有情怀的事情——写诗!我很庆幸我不用把大量精力用于写公文、写材料、写报告,也没有把时间用作写什么商业计划书、融资报告等等。所以貌似在既有的写诗人群里,我也看过读过不少别人的诗,我认为我的诗还不错吧,最少是独特的,我的追求是明确的,文字和韵律是美的,情怀抒发有我鲜明的风格,在引发大众共鸣方面,我觉得我的诗能够有这种效应。

18、花语:您属于什么流派?古时有豪放、婉约,现代有朦胧诗等等。

崔志刚:什么流派都不算,我就是一个以写诗为本能的写诗的人。

19、花语:您认为自己是真正的诗人吗?不在乎名位、阶次。

崔志刚:算是吧,我就是自己要写诗!

20、花语:您写诗,是否始终怀有文学青年的文化情节?是否出于一时好奇?

崔志刚:我不是玩票,就是真的在写诗,我写,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对生活的!

21、花语:写一首诗一般用多长时间?能七步成诗不能?

崔志刚:我最快两步都能吟好一首!时间快慢这事儿没意义,一年写好一首和一分钟写的相比,关键看诗好不好,没人要求在诗后面注明用时多少多少,是好诗就好,有的起了个头,后来的酝酿丰富几乎用了大半年,有的即时创作瞬间就一挥而就,最后还是要看诗的内容。

22、花语:都什么时间写诗?

崔志刚:不一定。我步行走路时候比较多,路经的景物人事每天都不同,很能触发你对生活的本真热爱,在行进中思维也能很活跃,可以很积极地整理很多的遭遇和记忆,往往在路上就有了基本的架构,在独处或是做其它事情时,有时干着别的事也不妨碍,往往啥都没耽误,一首诗也浑然而成了。

23、花语:现代有成就的一些诗人,他们的人生似乎更艰辛一些,您风调雨顺的也来写诗,我有些不解!

崔志刚:是想说“愤怒出诗人”吗?其实平静的日子,也不影响文化的生长。心里主动领受了这份责任,不用非要生活来磨砺,自然知道如何去寻求对其本质的解析,写诗就是很好的对人生审视的方式。弄文字是有快感的,“此中有真意”,而像我这样又坚持一定的韵律规则,探索寻觅选择概括再浓缩延展的过程,是很享受的。

24、花语:你最推崇的中国诗人是哪几个?

崔志刚:白居易和苏轼,哥俩都称东坡先生。李白太飘,抓不住,其他的各有特色。

25、花语:外国诗人呢?

崔志刚:没有!我说的诗特指中国文字写的诗。

26、花语:经常参加诗歌活动吗?一起作诗吟诗。

崔志刚:有时需要一些交流,但我觉得文字创作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需要一种相对的孤独感,不是心理的孤独、不合群那种,是要有一点儿主动隔离一块创作空间的自我心灵独处。它不像别的项目,不是讨论研讨就能解决问题的,最终是个人的感觉流露,诗,是有很个性化的成分在里面。

27、花语:还是说说责任吧,有什么可以描述的理想,关于诗。

崔志刚:责任是自觉的,现在世界越来越理性,物质和交往都丰富了,也可以说世道人心都越来越油滑,大国小国、种族、主义,都开始逐渐在妥协,最终的人类构成实际上在靠文化的相互较劲浸润。中国文字这么美好的创造,我不想它会被溶融的失去了本来面目,被外来语和字母符号搅和的面目全非。写诗,在一定意义上,是保留住我们文字的美好。

理想是让现在的诗创作回归到自然的美好。

28、花语:文字跟声音比,哪个更厉害?

崔志刚:文字!人类造出文字,鬼都吓哭了(笑)。声音是机械的生理现象,文字是活的,经过文字处理的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完成了很多活性升华。再能说的人,把话写下来,缺陷和纰漏都能看出来,所以文字的再创造特性很强大。诗,又是这方面要求更残酷的,因此,把日子过成诗就很难了,再把诗一样的生活写成诗,是集萃度相当高的事情。

29、花语:现代诗似乎更倾向于探索如何有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更新潮的语言技巧,您以为如何?

崔志刚:舍本逐末!中国文字的文化积累所形成的营养足够去使用了,拉不出屎别怪茅坑,搞多少花架子和自说自话的解释都没意义,诗,就是要读起来美好。

30、花语:现在是信息碎片化很严重的时代,诗会不会也被肢解,只剩下一两句金句这种,或者被段子取代?

崔志刚:不会,段子毕竟是低俗的东西,不能登大雅之堂。诗的新变种是可以探讨的,但也不会只剩下几片骨头的样子,我有信心,诗会继续存续。

31、花语:说几句对您影响至深的哲言。

崔志刚:肯定有很多哲理性的话语对我影响很大,但是非要找出几句来,一下子还真没有即刻跳出来的,可能我是属于那种,看到一些话,感受到了它内中的意味,自然接收进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去做了,也就没有特别在乎原本的语句表述。

32、花语:请推介下您的诗集!

崔志刚:“这是一次我对泱泱中华壮阔汉语文字的膜拜朝圣之旅,汇集我近几十年来字里行间对华美隽丽精研细寻恣意追求的一次倾力出击,刺透着我对行经过往人事物华景情色空的深度思索,刻划有我苦觅巧悟砺志成句的跋涉历程,凝结下我了无杂尘心如明镜似水止息的恬静安然,归拢出我潜诚淡容游浮世间单往独来的明丽情思。”

出门远行时你可以带上这本诗集来消除旅途的孤寂、沙滩度假时你可以翻开这本诗集让美好慢慢滑落、深夜独坐时你可以品读这本诗集叩问心灵、等待航班时你可以摊开这本诗集让时间不再难熬、创业征途上你可以参悟这本诗集励志向前、情到深处时你可以轻抚这本诗集乐享甜蜜……。这是一本能读出声来的诗集、这是一本能够看懂的诗集、这是一本有能量的诗集、这是一本能感受到中华诗词美韵的诗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