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德攝影:每日一鳥(86期)——雙角犀鳥


雙角犀鳥2018年5月拍攝於雲南盈江紅崩河中國犀鳥谷

雙角犀鳥是犀鳥科犀鳥屬的鳥類。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頭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雙角犀鳥。

是中國所產犀鳥中體形最大的一種。為留鳥,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常綠闊葉林,尤其喜歡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

體羽主要為黑白兩色。喙和盔突巨大呈蠟黃色,頂部雙隆起形似雙角;周圍羽毛向兩側擴展至眼後,與頦、喉連成一圈黑色;頭的餘部及頸白而沾黃。

上體及胸皆黑色。翅黑色,飛羽基部和先端白色。尾白色具寬闊的黑色帶紋。腹至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的羽色和雄鳥相似,只是盔突較小。有趣的是雄鳥眼睛內的虹膜為深紅色,雌鳥的卻是白色,在它們的眼睛上還生有粗長的睫毛,這是其他鳥類所少見的。

雙角犀鳥在國外分佈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南部的盈江、西雙版納等地。

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繁殖期間常單獨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常5、6只至數十隻結群活動。主要吃各種野果,也食蛇、蜥蜴、大型昆蟲、鼠類和穀物。

每年的3-6月是雙角犀鳥的繁殖期,巢大多是選擇森林中的菩提樹等高大喬木上的天然樹洞,對其進行加工和修整而成。這種樹洞又大又寬,離地面也很高。

每窩產卵通常為2枚,少數為1枚或3枚。卵剛產出時為純白色,以後變為淡皮黃色或皮黃褐色。雌鳥承擔孵卵,孵化期大約為31天,雛鳥為晚成性。

雌鳥在孵卵期間用自己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和糞便混合後堆積在洞口,將洞口封閉縮小,同時雄鳥也在外面用它的大嘴銜泥,並混合果實、種子和木屑將洞口封閉,僅留一個小孔讓雌鳥嘴端能夠伸出,頗有點“金屋藏嬌”的意味。

為了使“嬌妻愛子”們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雄鳥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飛到外面覓食。這時,雄鳥還會將自己砂胃中的一層壁膜脫落下來,吐出體外,形成一個薄囊,它就用這個薄囊臨時貯存覓到的漿果、堅果等食物,帶回巢中。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瞭解更多,敬請關注“江瑞德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