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吃猴子的雕,你這是對靈長類動物有什麼怨念嗎?


食猿雕:也稱作菲律賓雕。體型大,體長91釐米,翼展200-250釐米,體重6500克,壽命30年。喙和爪均強健,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蹠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腿部羽毛一直覆蓋接近至腳爪。雌鳥顯著大於雄鳥。

其主要獵物是各種樹棲動物,如貓猴、蝙蝠、蛇類、蜥蜴、犀鳥、靈貓、獼猴及野兔等,在村莊附近,它們還經常捕殺狗、豬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時十分兇殘,所以有“食猴鷹”之稱。僅存不到500對,主要集中分佈於棉蘭老島的雨林中,是菲律賓的國鳥。

食猿雕被科學家發現已經有100多年了。1894年,英國一名博物學家在菲律賓薩馬島的熱帶叢林中進行考察時,第一次發現了這種性情兇猛、喜歡捕食猴子的鳥類,並且採到了它的標本,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將其命名為食猿雕。但是由於砍伐森林和偷獵等原因,這種珍貴的動物卻一直沒有擺脫逐漸走向滅絕的命運。


食猿雕自1960年以來在物種紅皮書中被列入極危級,由於深山老林的不斷減少,動物天然棲息地喪失,這種菲律賓猛禽的數量已從6000只減少為300餘隻,滅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當地政府和環保人士正採取法律保護、科學研究、公眾教育、人工養殖等多項拯救措施,但當務之急是對森林系統的保護,這將有助於食猿雕以及與之共棲的另外27種受危林鳥的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