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當年下令開槍,未來新中國各界領袖或將少一半

1919年4月,巴黎和會上就山東問題交涉失敗的噩耗傳到國內,各界人民十分憤慨,五四運動由此點燃。五月四日當天,學生在天安門遊行示威,引爆全國性的反帝反封建熱潮。大總統徐世昌的態度十分關鍵,他如選擇強硬,這場運動可能很快夭折。還好,他選擇溫和處理,這是為何?

4日下午,北京十幾所大學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集合,高呼“還我青島”“外抗強權、內懲國賊”“拒絕簽字”等口號示威遊行。徐世昌得到報告後,立即下令:“趕快讓他們解散回校,不過不要動武,要文明對待。”得知學生前往東交民巷,估計會到曹汝霖官邸示威,徐世昌立即派警察保護,還特別叮囑:“勿要攜帶槍支、警棍,一定要文明對待。”得知火燒趙家樓,他沒有責備學生,反而訓斥警察總監吳炳湘“防範無方”。得知段祺瑞欲興文字獄,大肆搜捕學生,他卻接受建議,把學生全部釋放回校,同時宣佈復課。

如果此人當年下令開槍,未來新中國各界領袖或將少一半

五四運動

面對段祺瑞和其控制下的安福系國會要求鎮壓的咄咄逼人態勢,根據學生侮辱曹汝霖、章宗祥的事實,他下令整頓學風。沒想到,皖系軍閥把責任歸之於蔡元培校長,強迫其辭職,同時派出軍警驅逐學生,威脅恫嚇。被激怒的學生逐漸將鬥爭態勢引向高潮,如遊行示威、抵制日貨、志願逮捕等。

身居中立地位的徐世昌連下4道命令:一是命令警察維持秩序,取締學潮;二是告誡學生安心學習,不要滋事;三是挽留蔡元培,以安學生之心;四是挽留陸宗輿,以安段祺瑞之心。19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多達25000名北京學生參加這一行動。隨後,工人、農民也參加到行動,運動主體從學生擴展到工人和商人。

面對段祺瑞多次欲以武力相威脅,徐世昌以退為進,與總理錢能訓主動申請辭職,反而贏得學生同情。在請願浪潮和拒籤運動已經發展為全國性衝擊的重大形勢下,徐世昌順勢命令撤銷三名賣國賊的職務,釋放被捕學生,通知代表不要簽字。至此,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

如果此人當年下令開槍,未來新中國各界領袖或將少一半

總統徐世昌

徐世昌之所以如此溫和,原因很多。

他從舊社會走出來,熱愛和平、推行德政,是傳統社會的理想政治。同時,徐世昌又是文人出身,飽讀詩書,具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兼濟天下”的致世情懷,與利慾薰心、膽大包天的舊軍閥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徐世昌沒有同意開槍鎮壓,一大批知名教授和學生領袖才得以保全。他們是李大釗、陳獨秀、魯迅、周作人、胡適、張國燾、羅家倫、傅斯年、許德珩……如果少了他們,未來中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各領域都將缺少一大批領袖級人物。

如果此人當年下令開槍,未來新中國各界領袖或將少一半

當年的幾位“領袖”

參考書目:

1、 《民國秘史》,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

2、 《民國那些年》,團結出版社,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