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這鳥可稀奇了,長得和一般的鳥不一樣,可能是個幼鳥,有點像貓頭鷹,但又不是……”黃陵縣橋山街道辦南孟塬村村民王曉輝指著自己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向記者肯定地說道。

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這隻鳥的照片是他6月25日拍攝的,當時王曉輝的母親正在家中的院子裡曬麥子,忽然聽到自家放農具的房子裡傳來奇怪的叫聲,她忙喊王曉輝過去看看,就發現房樑上趴著一隻從沒見過的幼鳥。平時愛看新聞的王曉輝知道不少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第一時間就聯繫了森林公安。

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經過林業站技術人員鑑定後,確定這隻幼鳥名為東方中杜鵑,又稱灰色杜鵑,是一種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林業站的技術員們給這隻小鳥做了全面的檢查,發現這隻幼鳥並未受傷,只是由於翅膀未發育完全,飛行能力差,才落入家戶中久久不能離去。

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 這隻幼鳥體型中等,喙較短,羽色偏灰,鑑定它是一隻杜鵑,這種鳥在咱們延安南部林區比較常見,屬於“三有”動物,它們吃松毛蟲等害蟲,是一種益鳥。”縣林業站副站長楊永浩告訴記者。

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來黃陵做客的野生遷徙鳥類越來越多,自去年開始,黃陵縣沮河肖川段的河裡就出現了很難見到的黑鸛、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最多的一群達到了10只,給黃陵生態環境增添了一道新景觀,黃陵逐漸成為了許多野生遷徙鳥類的生活棲息地。據縣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這與近年來黃陵森林覆蓋率提高和生態環境改善息息相關。

延安黃陵:黃陵好生態 杜鵑飛入百姓家

自1999年秋以來,國家先後在黃陵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三北’防護林四期”等林業重點工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20餘萬畝,全縣林地面積突破260萬畝,使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64%提高到現在的75.5%。森林的有效保護和造林面積的擴大,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一些稀有的野生珍禽又重新出現,其種類由原來的不足百種,增加到現在的110多種,實現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