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巴黎

这是WeWrite发布的第301篇用户投稿

By 中读用户@江雪

巴黎、巴黎

1944年八月的巴黎,面临着毁灭还是保存的巨大难题。纳粹要炸毁它,盟军想绕过它,法国抵抗组织要在城内发动起义,戴高乐派想主导解放……各方势力在争逐,各种因素在较量,巴黎的命运将会如何演绎?

《巴黎烧了吗?》是一本精彩的纪实体小说,主要叙述法国、盟军(美国)、德国,在巴黎,于1944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之间共同经历了最惊心动魄、混乱、疯狂的六天,也是决定巴黎生死存亡的六天。

德国元首希特勒面对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的西线战场形势,要求纳粹死守巴黎,战斗到一兵一卒。因为丢了巴黎,就是丢了法国,就是丢了他的火箭发射场,就只能眼看着盟军兵临帝国大门,这是他不能接受的。他要求,一旦守不住巴黎,就全面彻底炸毁,阻碍盟军前进。 他派出爆破专家在巴黎所有建筑、桥梁上埋下足够的炸药,只要一声令下,巴黎瞬间就能变成废墟。并且在巴尔热机场驻扎第三航空队配合轰炸巴黎。他精选了一个忠于第三帝国,从来不问命令是多么严酷,总是坚决执行的军官,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当大巴黎司令员,确保执行命令万无一失。

盟军的计划是绕过巴黎直捣齐格菲防线,逼进莱茵河,摧残柏林,彻底结束战争。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盟军最缺乏的是汽油,如果提前解放巴黎,巨大的物资和人员消耗,将占用盟军战力的五分之一,巴黎将成为巨大的累赘,影响战争进程和战后格局。

巴黎抵抗全国运动委员会,军事行动委员会,共产党抵抗组织,戴高乐派抵抗组织等起义组织为了夺取战争主导权和战后领导权,不顾盟军的作战计划,冒着人员的巨大伤亡和城市加速毁灭的危险,迫不及待地发动起义。起义点燃怒火,怒火加速毁灭,眼看巴黎将毁于一旦,再也没有力量来阻止即将到来的大灾难。

巴黎烧了吗?

去年八月,我来到巴黎,淌洋在塞纳河左岸,看着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一座座著名的建筑,一条条古老的街道,一个个美仑美奂的雕塑,那是历史的美,艺术的类,人性的美,她不仅属于法国,还属于欧洲,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这样的美是和何躲过战火,幸存下来的呢?是德国来不及炸毁,还是什么力量阻止了轰炸?

七十三年前的八月十九日,当大巴黎司令冯.肖尔铁茨走到了莫里斯饭店的阳台上,维希政权的市长皮埃尔.泰丁格让他看到巴黎是那么得美,美丽的花园,古老的建筑,精美的桥梁,著名的雕塑。纳粹的将军,曾经战果辉煌,炸桥炸城毫不眨眼的大巴黎司令,面对元首的命令和美丽古老的巴黎,是选择服从命令毁灭,还是服从良心保存,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作为军人,从小养成服从的天职,加上刚刚实施的连坐法,为了自己的荣誉地位,为了家人的平安幸福,他必须把巴黎炸成废墟。作为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人,他不忍心毁了千年的文明结晶,毁了灿烂的文化古迹,毁了几百万人的家园。他在想元首的命令出于什么目的,能达到什么效果,自己将承担什么后果?他宁愿作为军人死去,而不愿沦为罪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人的良心能救一座城,一个人的疯狂能毁整个世界。改革开放后,为了钱,为了政绩,多少人昩了良心,管它是千年古迹、名人故居,全拆光。管它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全污染。对比这位纳粹将领,真是应该惭愧。

与此同时,瑞典驻巴黎总领事拉奥尔.诺德林主动调节巴黎抵抗军和德国占领军的对抗,实现了珍贵的暂时停火,使得肖尔铁茨谎报和低报抵抗军情,使抵抗军有了喘息的机会,也赢得了盟军调整计划的时间。瑞典人,德国人,法国人,为了保护这座城,不顾个人安危,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周旋于巴黎的各种组织之间,德军与起义军之间、巴黎与盟军之间,德国与盟军之间,尽全部力量,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和平解放。

时间,成了巴黎存毁的关键因素。自发动起义开始,纳粹援军有党卫军两个师兼程奔袭而来,盟军有自由法国第二装甲师和美军第二十八步兵师在加速进军。如果盟军不能在纳粹援军到来之前赶到巴黎,肖尔铁茨上将就会不得不执行元首的破坏和报复命令,否则自己就有被捕,家人有被杀的危险。盟军终于抢到了宝贵的一天,仅仅是一天,巴黎逃过了一劫,文明逃过了一劫。

巴黎、巴黎

巴黎的解放是人性的胜利,是文明的胜利。是美丽的力量,是光明的力量,让巴黎司令员抗拒执行毁灭命令,是巴黎人民让盟军改变作战计划,是人民的呼声让戴高乐将军冒着枪声走上巴黎街头。

这本书用新闻报道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人物的经历重现当时情景,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展示巴黎各个区域人物活动的场景,从艾森豪威尔、戴高乐,希特勒,肖尔铁茨这些大人物,到普通的老先生,寡居的老妇人,风情万种的女郎,从监狱的囚犯到装甲车上的士兵,上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全都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读者眼前说话,活动。

士兵在城郊想打电话给母亲,因电话被一个女人占用,部队急于出发,只能委托该女人告诉母亲,儿子回来了,在戴黑贝雷帽的团。激动的母亲接到电话后在进城的部队中一处处焦急地打听,而她的儿子却在战斗中牺牲了。

普通的巴黎人把美国士兵接到家里帮他洗去诺曼底的尘垢。看到美军的装甲车和坦克驶进巴黎,每所房子都吐出成群的高声喊叫的巴黎人。空荡荡的街道挤满了欢乐的人群,欢叫的面孔成了一片海洋。人行道上的群众把鲜花抛给士兵,还有熟透了的西红柿、胡萝卜、芜菁等一切他们可以给的东西。他们或者徒步,或者骑车跟在他们纵队的后面;他们像呼啸的浪涛一样涌过来。

一个美丽的女郎伸开手臂抱住密码员布莱斯·莱因,哭着说:“我们等了你们四年。”

这个什么事情都讲究精确的弗吉尼亚人说:“但是美国参战才三年呀。”

“那又怎么样?”姑娘回答,“我们知道你们反正会来的!”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人感觉历史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血肉。作者采用多点描写,散而不乱,沿着时间轴,聚焦巴黎解放,既动人心弦,又引人入胜,既有如实叙述,又有深刻解剖,既可当历史看,又可当小说读。这是一本记录巴黎解放的历史书,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