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癡充楞逆襲上位的一代明君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從開國之君唐高祖李淵到亡國之君唐哀帝李柷,共歷經22位帝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風流天子唐玄宗外,其實,還有一個在風雨飄搖的唐朝晚期開創了“大中之治”的帝王,被慢慢削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他就是被後世稱為“小太宗”的大唐第19任皇帝唐宣宗李忱。

裝痴充楞逆襲上位的一代明君

李忱原名李怡,810年6月22日生於大明宮,唐朝第14任皇帝唐憲宗李純第13子,唐穆宗同父異母弟弟,11歲被封為光王。因為母親鄭氏只是一個身份卑微的普通宮女,他自然也得不到像其他身份高貴的親王們那樣的榮寵,因此終日鬱鬱寡歡,即使與其他親王在一起玩耍時,整日也是一言不發,呆滯木訥。成年後,情況變得更糟。於是,宗室裡的人更對他不以為意,他成了被人作弄和取笑的對象。有一次,他的侄子皇帝文宗宴請諸王,席間,大家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唯獨李忱沉默無語,落落寡歡。文宗有意戲弄自己的皇叔,說“有誰能讓光叔開口,朕重重有賞!”於是大家一哄而上,百般戲謔,可任你冷嘲熱諷,嬉笑怒罵,這光王就是紋絲不動,像根木樁,甚至連嘴唇都不動一下,這越發激起了大家的興致,越發有恃無恐地作弄起這個傻瓜來,以至把文宗都笑的前仰後合。可這場景卻勾起了一個親王的無盡聯想,他就是文宗的弟弟,有可能成為順序繼承人的李炎,後來的唐武宗。他覺得,這個傻瓜叔叔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寵辱不驚、逆來順受,不是愚不可及就是大智若愚,想想不寒而慄,這個人也許會成為自己將來登上九五之尊的絆腳石,於是各種”意外”向這個光王皇叔紛至沓來。或者是和皇帝玩馬球時不慎從馬上摔落,或者是在宮中走著走著,突然被什麼東西絆倒,從臺階上滾了下去,總之,每次都是險象環生,鼻青臉腫。

在一個雪花紛飛的冬天,諸王隨天子出遊,等到飲宴回宮,天色已晚,大家在醉意朦朧中,誰也沒有注意到,光叔又“意外”地從馬背上摔落,昏倒在冰天雪地中。可第二天,他竟然又活生生地出現在武宗面前,雖然走路一瘸一拐,臉上青一塊,紫一塊,這讓武宗驚訝不已,更堅定了他除掉這塊心病的決心。沒幾天,幾個宦官把李忱五花大綁扔進了糞坑。可事後,宦官仇公武於心不忍,把他撈了起來,偷偷送出了宮,從此隱姓埋名,流落到浙江海寧的安國寺落髮為僧,法名瓊俊。

846年3月,33歲的唐武宗因服食丹藥過多身亡,因他的兒子還小,幾個宦官為能在後武宗時代更好地掌控朝政,決意迎立早已被人們遺忘的傻子光王為帝。

李忱登基的第二天,就罷免了武宗時期的強勢宰相李德裕,隨後,更是清除了所有李氏宗黨,結束了四十多年的黨爭。他勤於政事,明察秋毫,選賢任能,唯才是用,從諫如流,賞罰有度,對內抑制宦官勢力的膨脹,打擊違法權貴和外戚,提倡節儉,杜絕奢靡之風,對外從吐蕃手中收復了自“安史之亂”起就被分割出去的河湟即今甘肅青海東部一帶,打擊了党項,回鶻的囂張氣焰,有力維護穩定了大唐疆域。在他13年的勵精圖治下,搖搖欲墜的晚唐呈現出了短暫的輝煌曙光。859年8月,因尋求長生不老,長期過量食用”仙丹”,一代明君不幸駕崩,享年5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