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一市民投資「理財平台」,7天沒了20萬!

文/圖 羊城派記者 張文 通訊員 薛元義

相對於銀行存款,不少人傾向於選擇收益率更高的投資途徑,比如當下火熱的互聯網P2P理財。互聯網上,投資理財平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標稱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平臺。然而,並非所有的理財平臺都是真的!

今年5月,韶關南雄的何女士經介紹在一款投資理財類的APP上進行投資。因“收益高”,何女士一週時間裡陸續投入20萬,之後發現平臺竟無法登錄。接到報警後,韶關、南雄警方聯手調查,成功打掉一個詐騙團伙,抓獲嫌犯8名,查獲虛假投資平臺3個,涉案金額近百萬元。

韶關南雄警方近日通報稱,目前該案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案例:投資1萬元,每天收益257元?

據瞭解,何女士經朋友介紹下載了一款名為“某遠資產”的理財類APP,同時添加了客服微信。客服詳細介紹了公司投資項目和預期收益,還將法人代表、營業執照、社會信用代碼全部提供給何女士查看,並且還展示了一段畫質清晰、文案精彩的視頻,詳細介紹公司的所謂“雄厚實力”,稱投資彙報高額、穩定,取現方便快捷。

第一天,何女士抱著試試的態度向“某遠資產”APP上提供的充值賬戶轉賬500元。次日她打開手機發現賬戶餘額為519元。她立即與客服聯繫,連本帶利提現。嚐到甜頭之後,何女士又充值1萬元,“順利”將收益257元提現。

這時候何女士已經完全相信手機裡這款APP的真實性,便一次性投入了19萬元,準備坐收每天5000多元的收益。五天後,當何女士再次登陸APP準備查看自己即將獲得的“收益”時,發現“某遠資產”APP無法登陸,客服也銷聲匿跡。

民警迅速介入,嫌犯被“一鍋端”

接到報案後,韶關市反詐中心在廣東省公安廳的支持下,從海量數據中抽絲剝繭,鎖定嫌疑人及其活動範圍。韶關公安刑警支隊與南雄警方組成的專案組,經過排查蹲守,最終鎖定了何女士網上受騙一案的嫌疑人窩點具體地址。

韶關:一市民投資“理財平臺”,7天沒了20萬!

民警抓捕現場

6月9日,專案組民警趕赴湖南衡陽、婁底,一舉將犯罪嫌疑人朱某輝、王某羽等8人抓獲,同時繳獲作案用的手機、銀行卡、電腦一批。

嫌疑人向警方供述,他們先購買來作案用的虛假投資APP,再以各種方式添加微信好友,引誘受害人在APP上進行投資,投資較少時,會讓受害人稍有盈利並能順利提現;一旦受害人投資達到嫌疑人的詐騙預期,就將APP服務器關閉,並將作案使用的工具全部丟棄,更換窩點,購買新的作案工具和假冒投資平臺,進行下一輪詐騙。

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網上投資受騙呈多發趨勢

據韶關公安反詐中心民警介紹,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近日在韶關呈上升趨勢,6月至今已發案27宗,部分市民遭遇較大損失:

6月3日,曲江區楊先生報案稱在星某翰APP投資被騙3萬元;

6月5日,乳源縣廖先生報案稱通過福某國際平臺投資外匯被騙10萬元;

6月10日,武江區黃先生報案稱經朋友介紹在一個足球投資平臺購買投資產品,投入8萬元後,無法登陸平臺;

6月12日,武江胡先生報案稱在一個足球理財平臺投資被騙5萬6千元;

6月14日,南雄吳先生報案稱,經陌生微信好友介紹,在裕某匯金APP上進行外匯投資,被騙13萬;

7月5日,曲江區李女士報案稱,在“唐某僧”投資平臺陸續投資19萬5千元,無法進行提現。

民警提醒:網上投資尤需謹慎

民警分析稱,目前網上投資遭遇詐騙的套路大多與何女的遭遇相似:先偽造看似“高大上”的投資平臺,再以高息為誘餌誘騙受害人進行投資,小額投資往往能滿足投資者的提現要求,一旦達到詐騙預期就關閉投資平臺捲款而逃。

根據這類案件的案發特徵,辦案民警提醒:

1、微信、QQ等網上交友要謹慎,在不確認對方身份的情況上,千萬不要涉及金錢來往,更不要輕易相信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產品。

2、不要盲目迷信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大指點”權威發佈”,背後往往都隱藏各種各樣的利益或者騙局。

3、切勿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聊天群。聊天群內發佈的大量所謂外匯、期貨、期權、股票微交易平臺廣告,以及“老師”帶單,“包贏不虧”或者“投資包賺”,“回報率超過100%”等,無非是網絡非法p2p平臺的詐騙套路。

來源|羊城派

圖片|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