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鸡种蛋孵化技术-孵化机篇

珍珠鸡种蛋孵化技术-孵化机篇

1. 加强珍珠鸡种鸡的饲养管理

珍珠鸡种鸡饲料及微量元素的组成不仅影响珍珠鸡的产蛋量和健康状况,而且影响受精率,因此,种鸡的营养物质要全面,饲喂技术要讲究。应选择体健、生产性能高的公鸡和产蛋性能好的母鸡进行交配,同时要避开血缘关系,以避免造成近亲繁殖。种鸡雌雄配比应掌握在3~6︰1左右。公鸡配种1年以后,精力会有所下降,母鸡也有类似状况,因此,种鸡的世代间隔为1年。一般采用老公鸡配新母鸡,或新公鸡配老母鸡,或新公鸡配新母鸡的办法相配,以利于提高配种率与受精率,从而提高珍珠鸡种蛋孵化率。

2. 选好种蛋

(1) 种蛋的来源

种蛋应来源于公母比例恰当、高产健康无病的鸡场。一般情况下,选留种珍珠鸡春、秋季产的蛋,其受精率比冬夏要高,新龄鸡蛋比老龄鸡蛋受精率要高,孵出的后代体质也好。

(2) 种蛋的规格

种蛋的大小和形状要合适,其正常应为圆锥形,颜色为淡褐色花斑。选择开产2周后的受精蛋,要求蛋重38~45g,其横纵轴之比应为1︰1.4左右。过大、过小、过圆、过长、没有斑点的白壳蛋、沙皮蛋、畸形蛋、薄壳蛋、裂壳蛋、严重污染的蛋,均不能用作种蛋孵化。

珍珠鸡种蛋孵化技术-孵化机篇

鑫协小型孵化机

(3) 种蛋存放时间

种蛋存放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失。一般存放时间不宜超过5~7天,夏季3~5天,冬季可延至12天左右。其存放时的适宜温度10~16℃,不宜超过24℃,否则胚胎开始发育,入孵时会因胚胎老化而死亡。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0%~75%,通风要良好。种蛋存放时应大头朝上,以保持气室呈正常状态。

3. 严格消毒

(1) 孵化室及孵化器的消毒

孵化室和孵化器在孵化前1周进行严格的清理消毒,可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用甲醛溶液14ml/m3,高锰酸钾7g/m2,孵化室熏蒸24小时,孵化器熏蒸30min。

(2) 种蛋的消毒

珍珠鸡种蛋最好消毒2次,1次在入库时,另1次在入孵前。可用甲醛溶液熏蒸或用0.02%的新洁尔灭温水溶液喷洒蛋面进行消毒。

4.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1) 温度

由于珍珠鸡蛋比家鸡蛋小,蛋壳较厚,因此珍珠鸡蛋的孵化温度应比家鸡蛋的温度略高些,温度可采取前高后低的控温方法。

(2) 湿度

珍珠鸡蛋虽然不大,但蛋壳占整个蛋的重量比家鸡蛋高5.2%,尤其在孵化后期,由于蛋壳较厚,加大湿度的作用使蛋壳的碳酸钙在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下,变成碳酸氢钙,使蛋壳变脆,利于雏鸡呼吸及出壳。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对雏鸡不利。湿度过高时,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雏鸡卵黄吸收不好,腹大,脐部愈合不良;湿度过低时,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壳膜发生粘连。孵化时应特别注意防止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孵化湿度以两头高中间低为宜。一般孵化1~8天,相对湿度60%~65%;孵化9~18天,相对湿度55%~60%;孵化19~23天,相对湿度60%~65%;孵化24~28天,相对湿度65%~70%。

5. 合理通风

氧气对于胚胎的发育起很重要的作用,孵化前几天,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很小,仅利用蛋中的氧来进行氧化过程就够了,随着胚胎的发育,需氧量逐渐加大,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如果胚胎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胚胎发育减缓,死亡率增加,因此,通风换气是很重要的。首先孵化室应每天换气3~4次,保持室内的新鲜空气能流动。孵化机在胚胎发育初期开启风门1/4,中期1/2,后期3/4~1。

6. 做好翻蛋、凉蛋、照蛋及落盘工作

(1) 翻蛋

可改变胚胎位置,防止粘连,使胚胎受热均匀,因此,孵化过程中必须经常翻蛋。一般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翻蛋时要注意轻、稳、慢,防止引起蛋黄膜、血管的破裂,或尿囊绒毛膜与壳膜分离,而导致胚胎死亡。最后3天停止翻蛋。

(2) 凉蛋

凉蛋可促进珍珠鸡胚胎进行气体交换,排出蛋内积热,否则会造成胚胎死亡。凉蛋要根据蛋温而定,一般在入孵15天开始,每天2次,每次5~20min,入孵24天后,每天2~3次,每次15~30min,以蛋面温度降至30~33e为宜。

(3) 照蛋

由于珍珠鸡蛋壳较厚,且带有斑点,因此,要求照蛋器要光源集中,光照强度高。孵化过程中照蛋3次,头照在入孵后的6~7天进行,主要是除去无精蛋及中死蛋。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的12~13天进行,主要除去头照漏检的无精蛋及中死蛋。第3次照蛋在入孵后的23~24天,除去死胚。

(4) 落盘

孵化至24天落盘,将蛋架上的蛋移到出雏盘中,落盘动作要轻、快、稳。同时,应注意胚胎自身产生的温度出现超温现象,必要时可用36~40℃温水每天喷洒蛋面2~3次。

7. 把好出雏关,及时人工助产

珍珠鸡蛋壳厚而硬,不利雏鸡出壳,因此,孵化至24天后,应每天加大湿度,可用36~40℃温水每天喷洒蛋面2~3次,待凉干后继续孵化,这样有利于雏鸡破壳,从而减少出雏期的死胎。出雏期间,视出雏情况及时将绒毛已干的雏鸡和空蛋壳捡出,一般是出雏达30%左右捡出第1批,出雏达60%左右捡出第2批,最后捡出剩余雏鸡。对于少数难以出壳的雏鸡,可人工助产破壳。如破壳已过1/3,内膜发白且湿润,血管清晰并充血,即应进行人工助产,要胆大心细,不能撕断血管,造成死亡。如破壳超出1/3而绒毛发黄、发焦,有的发干,包住胚胎,可用37~40℃的温水湿润后再进行剥离,当雏鸡露出头后,估计自行可以挣脱出壳时,应停止手术,让其自行出壳。每次捡出的雏鸡应及时分放在雏箱或雏蓝内,置于35~37℃的暗室内,让雏鸡充分休息。放置雏鸡的雏箱或雏篮底部不能是光滑的,以免雏鸡两脚臂叉拉伤,造成伤残鸡。

珍珠鸡种蛋孵化技术-孵化机篇

鑫协中型孵化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