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你思維里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01

之前一起學習瑜伽的一個小姑娘不無難過的和我說,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她說當初是因為兩個人都沒有安全感才在一起,現在還是因為兩個人都沒有安全感而分開。聽罷,很是心疼這對情侶。

在交通和信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們卻似乎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情感上沒有安全感、生活上亦然。於是很多人都紛紛向外求。情感上,就比如這個小姑娘和他1.80高個的男朋友,他們都希望彼此給比自己安全感,最後得不到,只能選擇分手告終。還有一些人,則是通過物質給自己安全感。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這讓我想起了,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一書中講到的安全感。他從房奴,職業和愛三個層面對安全感進行了解讀,並讓我們知道,安全感是如何深刻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在書中,古典列舉了巴菲特和他媳婦蘇珊的故事。21歲大學畢業的巴菲特回到老家,在一個證券公司當普通員工,一年後,遇到了自己心儀的媳婦。當時的選擇有兩個:要不用他手上僅有的錢買一套房,要不就拿錢去做投資,過幾年買套大的。他媳婦選擇了第二個,於是就有了現在名震世界的巴菲特。

反觀我們現實中,太多人都沒有安全感,非常明顯的就是,購物狂通過物質來滿足自己,還有希望買房子給自己安全感。比如,有很多人絕不裸婚,必須要買房子,婚姻似乎是和房子息息相關,和愛情卻沒有太多關係;又比如,一個剛大學畢業的人,在職業的發展期買了房子,因為房貸,不敢輕易換工作,錯過了自己高速成長的發展期。

書中講了一個關於小強和小明的故事。

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畢業,同在一家國企工作,兩年後,每個月的收入都是5000元,但是小強決定買房子,而小明決定拿錢來投資自己。十年過去了,小明和小強都有各自的發展,小強在原來的公司做到了經理,年薪大概20萬。而小明五年後升到了經理,跳到另一家企業做到了總監,然後和朋友創業,現在有自己的股份,年薪大概68萬。

小明,因為這些年不斷的學習,在專業能力和交際面上,一直在上升期,慢慢進入資源層面的競爭。而小強卻慢慢進入了體力下降的瓶頸期。

他們倆之間,還有另外一個重大的差距,就是小明做了兩次重要的跳槽選擇。因為他知道,在這個變化多端的社會,一個公司或者行業能有連續十年的快速發展,可能性極小。而自我的快速發展,則需要通過調整職業方向的方式來實現。小強因為揹負房貸,讓他不敢做任何職業的變動。

所以,從職業發展來看,可以說,一套房子消滅一個夢想。而這套房子,就是一個人想要的所謂的“安全感”,也正是這個安全感,把他牢牢定在原地,動彈不得。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02

古典說:“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回來的。不是從別人身上要什麼,而是內心深處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書中有一個讓我感動不已的故事,主人公叫劉麗,是一個洗腳城的洗腳妹。來自農村,家境貧寒,為了更好的供弟弟和妹妹上學,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七年來,她每個月除了留給自己幾百元的生活費,其餘的全部用來資助一百多名貧困的中小學生。

她還是一名公益愛心組織的發起人。但在這之前,她差點結束了自己生命。

在當洗腳妹兩年後,家境慢慢有了一些好轉,父母卻覺得她工作“不光彩”,把她趕出了家門。

辛辛苦苦為了這個家在外打拼,卻遭到至親如此的對待,她陷入了深深地絕望之中,不知道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就在她絕望的想結束生命之時,內心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要供弟弟妹妹讀書,要讓村裡出兩個大學生!

她說此後的7年時間裡,她無比感激那個讓自己活下來的決定,也正是在那時候,她開始聯繫並資助家裡窮困的孩子,後來慢慢擴散到廈門附近的孩子,一直到今天,她都在用自己一雙關節變形、長滿老繭的手,用這份大愛,堅定的給予許多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

她素面朝天,幸福而寧靜。她說:“我要賺很多很多的錢,讓村裡讀不起書的孩子都能上學。”

看完這個故事,你有怎樣的體會?

按理說,劉麗這樣的女孩,應該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但是,她卻是最有安全感的,因為她的內心足夠豐盛,因為她的內心有足夠的愛,因為她的付出足夠的多。

還因為,安全感不是拿回來的,而是給回來的!

古典說,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懼的地方,無條件的去支持一個人,一些人,一群人。幫助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他永遠不會失敗。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03

除了安全感的話題,《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還有——心智模式這一部分。

第一次聽說“心智模式”這個詞是唐光照老師的課堂上,當時老師讓我們聽一首歌,然後讓我們尋找這個人的心智模式是什麼樣子的?

當時內心非常好奇,聽一首歌也能知道一個人的心智模式的?

後面我知道了,不僅是一首歌,你說的每句話,都在向別人透露著你的心智模式。有句話不是說”you are what you say“ 嘛,所以,要謹慎選擇你說出的每一句話哦,它正在向這個世界宣告,你是怎樣的人,你的心智模式是怎樣的。

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心智模式也太玄了,有點虛無縹緲的感覺。下面這個案例,應該能讓你對心智模式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書中講了一個關於星座的案例。相信很多相信星座的,都會把所屬星座的某些特點跟自己身上的特點結合起來。然後就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艾森克和著名的英國占星學家傑夫.梅奧聯手做了一個人格調查。他們在梅奧的占星學院中,挑選了來自全世界2000多人進行調查,完成了艾森克人格問卷調查,結果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這些人的性格特徵與星座的性格描述完全一致。

這個結果讓占星學界雀躍不已,但艾森克本人卻發現他的樣本有問題。

於是,他選擇了1000名孩子來做第二次調研,這些孩子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係。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們的性格和星座毫無關係。

這個結果狠狠打擊了占星學界,他們反駁說這些孩子還沒有成熟。

於是,艾森克做了第三次調研,這次接受調查對象的成人中,對占星學的瞭解程度深淺不一。

調查發現,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與性格有何影響的時候,他們的問卷跟占星學傳說的相吻合。但如果沒有太多瞭解的時候,他的問卷跟占星學傳說的就不那麼一致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們如果對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發展成為那樣的性格。也就是說,如果我認為自己是具有金牛星座或天蠍星座屬性等,最後現實生活中,我就會按照那樣的性格去發展,真正活成了那種星座特徵的人。

簡而言之,就是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

可見,心智模式對我們的改變實在是太強大了。

所以古典說,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既然心智模式這麼強大,如果自己之前的心智模式比較悲觀,那有無可能改變呢?

我們之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心智模式,主要是受過去體驗、受到的教育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可以改變心智模式。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對自己過去的看法,這正是心智模式的偉大之處。

正如黑客帝國裡面,NEO他發現了在世界的BUG,重力原來是可以消失的,勺子是可以被彎曲的,這讓他從一個平凡人慢慢的覺醒,變成了改變世界的救世主。

我們的心智模式常年生活在記憶中,就好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當有一天你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時候,你就會慢慢地對你想象的世界有所覺察。當這樣的經歷越來越多之後,你就開始慢慢地覺醒,然後開始慢慢替換自己固有的模式,從而挑選更好的模式來應對,開始了自我的超越。

這一方面,我有非常強大的感受,因為自己就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但是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蛻變。2017年在瘋狂的學習後,我慢慢地我發現,當你開始學習“道”層面的內容時,“術”層面的內容就好解決得多。

因為道層面的學習,更多就是關注你心智模式方面的改變。

當你改變了你的心智模式,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和高度也不同了,你看到了原本自己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

而唯有不斷的學習,持續的精進,才能讓我們的心智模式發生轉變,才能讓我們的命運隨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04

《拆掉思維裡的牆》還有一個關於快樂和幸福的出租車司機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有一次古典坐飛機回北京,晚上12點到北京3號航站樓的時候,在冰天雪地裡終於等到了出租車,他把包往車裡一扔,就鑽了進去。司機師傅很緊張地問:“到哪兒?”

古典答:“中關村。”

師傅於是就很開心的開車和他聊。師傅說,有一天大半夜排了20分鐘的隊,拉了一個去望京(離機場比較很近)的活,說這事讓他第二都還在鬱悶當中。

這個出租車師傅的身上和許多人一樣,有兩個按鈕,一個寫著開心,一個寫著不開心。上來望京的人,按一下不開心就鬱悶一天,上來中關村的人按一下開心,就開心一天了。

生活中這樣的人太多了,數不勝數。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糟心的客戶、不講理的上司、總是不聽話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掌控自己情緒,那一天就別幹其他的了,光按不開心鍵就夠了,哪還有時間去生活。

這些人都有個特點,他們的生活經常失控,他們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別人來掌控我的生命,導致我現在的狀態。

而生活中真正的高手,都會一切從自己出發。“我”是核心,“我”是一切的根源。我為我自己的選擇負100%的責任。

就比如快樂幸福和悲傷就在那裡,我選擇快樂,但我知道痛苦還在那裡,不增不減。但是你卻選擇了痛苦,快樂其實也在那裡,不增不減,但你不能說是外界逼著你去選擇痛苦的,所有的這些選擇都是你自己而為,沒有人可以強迫你。真正強迫你的,只有你自己。

另一個問題的關鍵是:你選擇的是快樂還是悲傷的按鈕模式?

你是否會成為怨婦?還是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全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在於你心裡的那個心智模式。

所以人的心智模式,真的是在決定你的命運。

拆掉你思維裡的牆,長成你自己的模樣

05

《拆掉思維裡的牆》一書中,從九個維度來講如何突破我們思維裡的牆,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模樣。知識點太多,無法一一在這裡講解。在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我時不時的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或者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的時候需要停下來平復一下內心的波動。

古典是一個很有時代責任感的人,正如他所說,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極力不讓自己的文筆,對世界有太多的抱怨,不讓自己成為一個挑剔的顧客,評論者或者憤青。不把今天生活不幸福不快樂的原因,歸咎於歷史社會的不夠美好,而把更多的重點放在我們的內心模式上。

他說佛教的一個核心觀念是慈悲。只有先慈愛才能去悲,而所有的愛,先從愛你自己開始,然後愛才會從內心滿溢出來,流向那些沒有愛的地方,變成對世界痛入骨髓的悲。

雁過有聲,鳥過留痕,凡走過的路必有痕跡。希望你不斷前行、成長,成為自己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