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南朝在風雨飄搖中走過169年,而五銖錢並沒有在那亂世的征伐中消失了身影。在南朝梁元帝蕭繹時期曾鑄行過“二柱五銖”,鑄行時間有2個年頭。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二柱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徑2.3釐米左右,重約2.4克,錢小孔大。其最顯著特徵在於:面穿上、下各有一粒完整突起的星號,形如柱石,故稱為“二柱五銖”,在當時以一充當十枚女錢、鵝眼錢使用。

繼“二柱五銖”鑄行之後,南朝梁末代皇帝,靜帝蕭方智,在太平二年鑄行了形制、大小及輕重等同與“二柱五銖”的“四柱五銖”,鑄行時間1年頭未到就出現了王朝的更迭。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四柱五銖”的顯著特徵在於:其面穿上下、背穿左右各有一突起星號,狀如四顆柱石而得名。“四柱五銖”在鑄行初期,以一充當小錢的二十枚使用,因民間拒用,後改為以一充當十枚小錢使用。

到了南朝陳時期,由於其締造者陳霸先在位時間較短並沒有來得及鑄行屬於自己年號的錢幣,到了陳文帝時期,方開始鑄行屬於自己朝代的錢幣,一般我們將其鑄行的五銖錢稱為“陳五銖”或“天嘉五銖”。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南朝歷史上的五銖錢

“天嘉五銖”,徑2.4釐米左右,重約3.4克,“五銖”二字篆書,“五”字交筆平直,形同兩個對頂的等腰三角形,“朱”頭圓折高出“金”頭,外廓較寬,背廓尤壯,在當時充當十枚小錢使用。

希望這些對你瞭解古錢幣相關的知識有所幫助,如有不同觀點,可以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收藏知識,交流收藏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