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提示:過年,大家都穿新衣裳,但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唐朝女人的穿著在今天讓我們難以想象。她們在穿著方面太絕了,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而這背後是唐朝人流行肥胖為美的文化氛圍及社會環境。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我們今天的“減肥女”在唐朝是吃不開的,唐朝不人吃“弱不禁風”的那套,他們喜歡雍容富態、健康自然的女人。一個女人美或者不美在當時人們的審美標準裡,大約有這麼4項硬性指標,即是額寬、臉圓、體胖和健康。這幾乎佔據了唐朝人對女性的所有審美空間,根本就沒什麼“柳腰水袖”之說。

據說,這種風氣在唐初便已形成。《宣和畫譜》(北宋宣和年間由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著作)記載:“周昉為貴遊子弟,多見貴而美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在《簪花仕女圖》(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畫,粗絹本,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可以看出,從嬉戲的貴族婦女到侍立的侍女無不身體豐滿,與魏晉時期的纖弱之美形成強烈的反差。

在中國古代社會里,人們對婦女形象有著百般苛刻的要求,如“笑不得露齒”、“行不得動裙”、“站不得依門”、“出門不得露面”等等都是婦女必須恪守的清規戒律。但是,到了唐代,由於當時胡族習俗、異國文明、宗教文化與隋唐本土傳統相互交流影響,多元文化的長期滲透形成了唐朝人兼容幷蓄、平等開放的獨特的社會心理。這使唐朝婦女能夠生活在一種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中。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穿衣的問題好理解,也容易認可,但不好理解的是一個國家的女人不可能一下子都變成胖子吧?問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唐朝不可能沒有瘦女人吧?回答是當然有。而“以肥為美”不過是唐朝的一種流行趨勢,一個由皇室自上而下的流行趨勢。造成這種趨勢流行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唐朝的李姓皇帝本身具備胡人(鮮卑)血統;二是開放的社會風氣和環境讓西域以及西域以遠的胡人大量湧入中原;三是女權在這一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這三樣軟硬兼備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以肥為美當然會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流行趨勢。細說起來與之對應的有這麼三點,即是:遊牧民族從古到今都以養肥牲畜為職業,以“羊大”為美,當然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胖為美了,這也是李唐王朝鮮卑族的血統和印記;“胡人”的湧入讓中原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高能量的油脂食物會使人容易發胖;三是女人社會地位的提高甚至當政,自然會對婦女的各個方面都會放得寬鬆一些,成天吃吃喝喝、樂樂呵呵,當然容易發胖,所謂“心寬體胖”就這麼個意思。而流行恰恰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東西,上行下效,到了民間,不胖的恐怕也得胖三分。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都成了胖子,穿著上當然會有一些改變,這就是說豐腴肥美體態的影響到了唐代女性著裝。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大概有這麼兩樣東西顯得很是突出,即是則是“半臂裝”和“袒胸裝”。

“半臂裝”是隋朝時就有的,隋煬帝楊廣後宮女性多穿這種服裝,常與襦裙配套穿著,被稱為“半袖裙襦”。 《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半袖裙襦者,東宮女史常供奉之服也。”這種東西話說白了就是古代的短袖衫,唐朝是在漢魏時期“半袖”款式上改過來的,其形制為對襟,袖不掩肘,長與腰齊。在唐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的壁畫上,都能看到著半袖裝的女性。

“袒胸裝”是一種在領口上進行大膽改革的時裝,一改圓領、方領、斜領、直領、雞心領的傳統開口,加大開口尺度,將之剪裁成“袒領”,把近半酥胸暴露在外,豐乳半隱,欲隱又現。據說,這種服裝早在初唐便已穿開了,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便說:“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到了李治當皇帝后更為流行,以致女性“拖裙到頸,漸為淺露”。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穿就穿了,流行趨勢嘛,露一點也沒什麼的。但有意思的現象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一是當時露得越多證明自己的身份與地位越高貴;二是在有些時候把胸露得多多的,卻要帶個“面罩”。

第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流行是一個自上而下的趨勢,一般是有錢人和有地位的人乾的,老百姓離這東西始終會有些距離。在這裡我們主要說說“面罩”。這種東西據說也是從西域來的,當時,一些貴族婦女喜歡一種帶著包頭巾的外衣,這種將帽子與面紗連接在一起的衣飾當時稱做“ 羃羅”。這在我們今天的一些影視劇中還能看到,即是一種類似披風的衣服,它將面部和身體的大部分都遮蓋了起來,這樣既有助於傲慢的貴婦人隱匿身份,又能夠避免粗人閒漢好奇的窺視。

後來, 羃羅被“帷帽”代替了。帷帽是一種帶有垂布的寬邊帽,這種帽子的垂布只是下垂到肩部,甚至可以將臉露出來。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除了這些,當時的婦女還穿戴“帔”。 在裙、衫之外,像一條長圍巾,還可以稱為“帔帛”或“帔子”,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披搭在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帔帛往往印有花紋或加泥金銀繪畫。唐代帔子近似後世雲肩、背心,為女子常服。到宋代時帔子可能指蓋頭,是已婚婦女象徵,且作裝飾,為出嫁新娘不可少。

這些上衣與有各式裙子搭配在一起,便是唐朝女人的整體著裝了,或者更直接地說是唐朝女裝了。我們想像一下,她們到底美還是不美?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是從那些唐代的仕女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日常穿著的坦胸裝都是非常輕盈飄逸的,而這種服飾也大大解放了傳統服飾對女性的束縛,使之充滿活力,只是到了中晚唐以後,胡風漸弱,更多地恢復了漢族傳統,經過改制的寬衣大袖的襦裙裝又成為唐朝婦女的主要著裝形式。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能把這種暴露、性感服飾穿出,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唐朝婦女是十分開放的,女子與情人私奔之事也時有發生。在這裡我們講這麼一個小故事,台州女子肖惟香與進士王玄宴相戀,私奔琅琊,同住在旅舍中。有位大商人的妻子孟氏在家中吟詩,一少年入門而言:浮生如寄,年少幾何,豈如偷頃刻之歡。於是孟氏就和他私合。長山趙玉之女一日獨遊林藪,見一錦衣軍官十分英武,便說:“我若得此夫,死亦無恨。”軍官說:“暫為夫可乎?”趙氏說:“暫為夫亦懷君恩。”於是二人在林中歡合而別。

看來,唐朝胖胖的唐朝女子不但打扮得很漂亮,生活得很幸福,也很性福。(文/路生)

過年人們都穿新衣裳,唐朝女人的穿著太奇葩,願意露胸卻不愛露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