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祕,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提示:“桃花石”作為一個詞彙有著複雜而深刻的歷史淵源,如果說它僅指古代中國或者中原的漢族,多少是有些片面的。它應指中國古代的北方少數民族、中原地區以及中國南方,這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為表示“中國的意思”,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很喜歡在自己的頭銜上加上“桃花石”的稱號。喀喇汗王朝的可汗亦是。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桃花石”這一漢譯詞彙,最早見於《長春真人西遊記》,公元1221年,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去中亞的索格底亞那,途經阿里馬城(今新疆伊犁霍城縣境內),他的隨行弟子李志常,後來記述當地見聞道:“農者亦決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歸。及見中原汲具,喜曰:‘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這是迄今所見到的稱中國為“桃花石”的唯一漢文史料。

在這段記述裡,我們可以看到,即是中原的漢族人將取水的器具傳到了西域,西域人民採用後非常高興。這裡麵包含的是自古以來,人們對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與經濟貿易的渴望。“桃花石諸事皆巧”一語,即是漢族人做事都很巧妙、科學。

然而,“桃花石”一詞一定是指的漢族人嗎?回答當然不是。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1980年3 月,在新疆阿圖什縣發現了大批喀喇汗朝的錢幣,其中十餘枚背面銘文中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字樣。據學者推測,這些錢幣很可能是1032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登上大可汗之位的蘇來曼·本·玉素甫時期鑄造的。引人注意的是,鑄有“桃花石”這一名詞的喀喇汗朝錢幣,在我國是第一次發現。隨後,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考證,提出了一致的觀點,即“桃花石”一詞是古代中亞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謂。

然而,關於這一稱謂的來源則眾說紛壇。

第一種意見認為,“桃花石”為“拓跋”的對音。由於拓跋氏曾在中國北方建立北魏王朝,國力強盛,影響遠及中亞地區,因而“桃花石”便成為中國或中國人的代稱。(作者注:持此說法的是日本學者日本學者白鳥庫吉,相關作品是《託拔氏考》)

第二種意見認為,“桃花石”來源於“唐家”一稱,系“唐家子”的訛音,因而指的是唐朝,而非拓跋族建立的北魏。(作者注:持此說法的學者主要依據四塊碑文,即建立於公元712至716年的《敦欲谷碑》、建立於732年的《闕特勤碑》、建立於735年的《毗伽可汗碑》和建立於759年的《磨延啜碑》中,共約二十七處出現“桃花石”一詞,詞義都是指唐朝。)

第三種意見認為,認為“桃花石”一詞既非源於“拓跋”,也非源於“唐家”,而是源於回紇的“大汗”一稱,主要是從文獻記載與語言學角度進行考證。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這幾種意見誰對誰錯一時很難有結論。11世紀突厥族學者可失哈里寫成著名的《突厥辭典》,裡面收錄了“拓跋—桃花石”,並稱桃花石是馬秦(中國南方),馬秦距契丹有4個月的路程。秦(中國)分為三個部分:上秦,中國南方;中秦,契丹;下秦可失哈爾(今新疆喀什)。桃花石與“馬秦”是同意詞,而契丹與秦是同意義詞(詳見張廣達《關於馬合木·喀什噶裡〈突厥語詞彙〉與見於此書的圓形地圖》)。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桃花石”並不單指中國南方這一區域性概念。

現在,讓我們回到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又稱蔥嶺西回鶻,是中國古代最西邊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

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時間至今仍然不清楚,大致是在公元九世紀中葉前後。汗國的歷史非常瑣碎複雜,其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國新疆中西部。大體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地區”。朝貢宋朝。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喀喇汗王朝的錢幣上為什麼會有“桃花石”呢?

喀喇汗王朝除了蘇來曼·本·玉素甫外,還有阿里特勤在發行的錢幣上也稱自己為“桃花石·博客拉可汗”,亦卜拉金·不·納速魯也有“桃花石·博格拉·哈剌可汗”。另有,11世紀統治可失哈爾(今新疆喀什)的阿三·不·失烈門的稱號也是“桃花石·博客拉可汗”。(詳見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

按回鶻語直譯,“喀喇”本意為“黑色”,“汗”即“可汗”,是古代漠北少數民族政權最高首領(君主、大王)的專稱;宋代漢文史料就曾將“喀喇汗”一詞半音半義譯為“黑汗”。

今天很多學者認為這麼直譯有些不妥,原因是“喀喇”一詞一旦引申為某種抽象理念時,就將被賦予偉大、廣闊、最高、強有力等最具褒獎溢美的含義,就像喀喇崑崙山,就從未譯作“黑崑崙山”。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這些學者認為,喀喇汗王朝之所以用“喀喇”是因為受到中原漢民族文化影響的結果,即是古代漢民族曾將自然方位與顏色相聯繫,提出東蒼、南赤、西白、北玄之說,“玄”就是黑色。與漢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接近的我國北方草原各部族,很早就接受了這種觀念,同時又有發展,以自己所居的北方為最尊,故而對黑色也就最崇拜,他們使用的黑色戰旗與服飾就是這種崇拜的反映。

崇拜之餘,北方草原部族就理所當然地要為“黑”這一單純的顏色概念賦予最高尚美好的新含義。這無疑也是民族自尊和自信的一種表現。而“桃花石”對他們來說亦是。“桃花石”這個名字因為表示“中國的意思”,所以成為一種榮耀的稱呼,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很喜歡在自己的頭銜上加上“桃花石”的稱號。(文/路生)

古代中國這3個字很神秘,草原民族首領愛將它們加在自己的頭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