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深知自強之計,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01

昔日清末之時,國難粹兇,四方擾攘。經歷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權貴者橫行當道,蒼生飽受塗炭之苦,百姓恨不能生啖其肉。外國強悍皆犯中華疆土,強國欲侵,弱國尚有分食之圖,社稷若虛無之處,沃土如是虯鬚。

彼時,無飛機大炮,無鋼鐵工業,縱觀九州,目不識丁者九成矣已;權貴者當道橫行,魚肉生靈。泱泱大國如水中蘆葦,岌岌可危。

02

值此國難之際,革命奮起當頭,視天下為己任,不顧自身危急存亡,重塑瀕臨滅亡之古國。嘗以半壁江上之地,率億萬之眾,一比四兵力相較。

此等劣勢之下,爭割地而治其弊,驅韃虜而奪山河,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無名烈士伏屍百萬,終力挽狂瀾,橫掃八荒四百萬敵軍,佔千萬公里土地之權。鞭撻列強,威震四海!

建國之後,廢資本之道,興革命之路,平四方亂賊,修改革之條例,以強天下之民。扶無產之眾,創社會主義之言。平壤一役,開御宇之太平,短短數十餘載,立足於世界之巔,望首於恆宇之外,地球人口四之有一。天下已定,後輩自強之業也。

03

今吾輩富足衣食,無飢寒之苦;坐高樓而誦讀詩書,無奔走之勞;驅網絡而遊於宇宙,無封閉之惘;歲有餘而遺之裘葛,無後世之患矣。此皆從前未嘗唾手可得也。

當此之世,尚有貪圖安逸、終於享樂之輩,其之志何在?實乃耽於三尺之安樂,而忘萬里之晴空,蟄於小澤而意殆,漸失無垠之蒼穹。故非常之觀,而人之所罕至焉,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04

餘生二十餘載,嘗益慕聖賢之道。十五歲時,夙夜未眠,讀四書五經,蓋深知讀書之善也。至大學,荒廢其道數載,而後覺醒。今以讀書之善告知於後世,望讀此文者能勤勉學之,言和色宜,切不可忘乎所以。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最後,借古詩一首體味讀書之好,真乃逆天改命之道也!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隨手轉發

多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