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员到"教员",他给青春一次不后悔的远行

来源中国军网

“只要能吃苦、不服输,没有什么是闯不出来的。”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有这样一位学员何志超,他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和敢打敢拼的血性,在强军兴军的道路上走出了别样的精彩。

携笔从容,梦圆军营

2011年10月,作为大学生的何志超看着贴满整个校园的征兵宣传语,回想着军训时教官说的“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坐在教室第一次思想上起了波动:是按部就班将大学读完,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还是携笔从戎,给青春一次不后悔的远行?老兵退伍的父亲给了他灵感,父亲一直是他成长道路上的标杆,他常说:“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男子汉不要怕吃苦,趁年轻去部队闯一闯!”于是,他选择了携笔从戎,并得到了父亲极大的支持。

从学员到

何志超进行定向越野训练。

入伍来到军营,身边的同年兵都比他学历低,作为大学生士兵的他并没有因为学历高而趾高气扬,他从点滴学起,跟着新兵班长一招一式练动作。由于训练刻苦、表现积极,年底何志超被评为“优秀新兵”,下连时成了“香饽饽”,有的班长主动找到连长请求把他分到自己班;还有班长找到何志超“做工作”,希望他能够向连长提出申请。当时的指导员看他是考学的好苗子,就主动给他压担子,连队各项工作都拉着他进来。何志超现在想来,当年指导员的“套路”就是想让他尽快熟悉连队的各项工作,为他将来在部队的日常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阅览室就是战场,小板凳就是战位。备战军考的日子里,连队的图书阅览室每天晚上12点之前从没熄过灯,何志超做试题常常做到废寝忘食、悬梁刺股,饿了啃几口馒头,困了就跑去洗洗脸回来继续复习。用他同年兵,罗宽的话说就是“连队的图书阅览室就是专门为他开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考学的过程中顺风顺水,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完美转型成为一名“准军官”。

血性利剑,再铸辉煌

上了军校,何志超也从来没有放松自己,他始终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入学伊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严谨的大学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挥手能指、抬腿能练”的“四能”军人。

从学员到

携带装具飞跃障碍。

何志超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军人就要有血性,没有血性的军人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但是与他接触不深的人,反而会被他身上的那股“文弱书生”之气所误导。大一那年他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军事课目比武竞赛时,营长邢云犯起了嘀咕“看起来文绉绉的,能经受的住考验吗?”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营长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去闯一闯,让他去集训队历练一番。别看他表面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军事训练却从来不打折扣,对自己的要求近乎残忍,甚至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别人跑五公里,他就逼自己跑八公里。当时平均气温高达37、8摄氏度,身上的迷彩每天都可以拧出两斤汗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真正体会到了身体透支还要奋力坚持的滋味。”

正是靠着这股“顽固不化”的拼劲和扎实刻苦的训练,何志超在比武那天脱颖而出,取得武装五公里、战术基础动作两个第一的好成绩,营长乐的合不拢嘴:“想不到一脸稚嫩的小鲜肉还是军事训练的能手啊!”

甘当“教员”,铺路助人

转隶到分流院校后,担任学员模拟连连长的何志超不仅没有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还主动担当起了连队军事训练的“小教员”,将自己体能训练的“妙招”分享给战友,并根据不同学员的体能基础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帮助大家提高训练成绩。他独创的“分解复合法”、“黄金配比法”、“鞍马跳接龙”等训练套餐,一经提出就被迅速推广,深得战友喜爱,成为大家提升训练成绩的“宝典”。

从学员到

教授战友战术动作要领,帮助战友提高成绩。

学员小张耐力较差,武装五公里越野训练时容易掉队,在队里先后组织的几次测试中,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边缘,心情一度焦虑,担心会影响到毕业考核。得知这个情况后,何志超结合实际情况,接连几个月坚持带他去连队健身房,利用哑铃、平衡球等工具帮助他锻炼腰部和腿部力量,使其迅速走出心理阴影。在前不久学院组织的武装五公里越野摸底考核中,小张信心满满,身上的重物再也阻挡不了他冲刺的步伐了,如今,他把成绩锁定在良好。

“为人真实,做事踏实,训练扎实,作风严实。”这是笔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关于何志超的评价。如今的何志超正在分流院校加钢淬火,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跑完“最后一公里”。当谈到将来打算时,他激情满怀,“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把打铁的骨架铸硬,把亮剑的本领练强,在未来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强军目标。”

从学员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