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1995年是個好年份。

那一年,馬雲和丁磊先後辭職,準備奔向一個幾乎沒人看好的行業。

2018年,也是好年份。

這一年,一群人也在謾罵和質疑聲中,準備一個決定未來的行業。

這就是區塊鏈。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1995年馬雲去美國時與阿霍夫婦合影

1995年,去美國討債的馬雲,臨時做了一個決定:去西雅圖的同事比爾·阿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外教)家裡看看。

這個決定隨後改變了他的一生。

阿霍給馬雲激動地講述了美國的新玩意:互聯網。一旁的馬雲聽得更激動,“喲,這東西將來可能有戲。”

兩週後,馬雲回到國內,行李箱中多了一臺電腦。

又過了幾周,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青年丁磊

一個月後,大學就接觸了互聯網的丁磊從電信局辭職,來到廣州。

他加盟了新成立的廣州Sybase,這為他兩年後成立網易,直接奠定了基礎。

還有更多的馬雲和丁磊,這一批90年代進軍互聯網的玩家們,都是早期互聯網的貢獻者,同時也是早期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這時候,更多的商家還在苦苦的寄著產品的彩頁給客戶,而對於互聯網,他們只會報以嘲笑。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蔡文勝

這和如今的區塊鏈何其相似!?

我們關注它,我們談論它,我們嘲笑它,但是我們就是不參與。

我們知道有一天,舊的技術都會被顛覆。

但我們並不知道的是,顛覆從來都不是一天完成的。

正如蔡文勝所言:一個大的變革到來,都是先一小部分人先知先覺幹起來,大部分人都沒有感覺。然後慢慢更多人都知道了,但卻看不清楚而不敢參與。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馬雲

面對這樣新事物,必然會經歷馬雲所說的幾個階段:看不見、看不清、看不起、來不及。

而現在,區塊鏈參與者全球不到3000萬,空間巨大。

但很多人對“顛覆”依然誤解,以為顛覆式創新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其實,所有的顛覆式創新在開始時都有一個典型的特徵:不被主流市場的領先者所看好,但最終都會屌絲逆襲。

互聯網剛起步時,海爾、聯想、娃哈哈都是巨頭,一樣看不起互聯網的顛覆,所以他們會錯過。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幾年內,比特幣上漲數百萬倍

如果這種潛移默化式的“顛覆”一直在追求極致,那麼等你明白時已經來不及了。

2010年5月,比特幣出生一年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程序員拉絲勒-豪涅茨成功用10000比特幣換取了兩塊披薩。

但如今,這兩塊披薩的價值已經是8000萬美元。

而同樣令人沒想到的是,在萬馬齊喑的虛擬貨幣中,一個名為BCB的數字貨幣竟然逆市上揚,一個月內漲幅達35%。

這又是在眾人的嘲笑中“悶聲發大財”的完美案例。

8年前兩塊披薩,如今價值8000萬美元,馬雲也說“這事有戲”

BCB走勢

因此,所有的顛覆式創新都隱藏在一片噪聲裡,它代表著未來趨勢的一個信號,但一般人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

但可以肯定是,今年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巨頭、大型投資機構介入區塊鏈,行業會慢慢步入正軌,同時也會進行第一輪洗牌。

而在2019年,會是區塊鏈真正爆發之年,但更多的人會跳起腳來喊:哎呀,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