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親率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小小的高句麗,結果如何?

在公元612年至614年,隋煬帝楊廣親率上百萬的大軍對高句麗發動了三次戰爭。其結果是第一次大敗而歸,第二次無奈中途退兵,第三次因為戰還未開打,高句麗就遞交了投降書,窩囊的班師回朝。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隋煬帝親率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小小的高句麗,結果如何?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

第一次東征高句麗:

就在第一次東征高句麗戰備(公元611年)時,作為後勤基地的山東,因為籌措糧草,因官員橫徵暴斂導致物價飛漲,百姓食不果腹,爆發了以王薄(自稱為“知世郎”)為首的反叛。並且短時間內,得到了包括山東、河北等地各地的相應,紛紛起來造反。這些造反的人物,最厲害的應是河北的竇建德了。

也許是楊廣太自信了,結果因為輕敵、戰術不當等的原因,在一個小小的遼東城(今遼寧朝陽市)一連幾月都未攻克,另外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水軍在攻進了平壤後遭到埋伏,三萬人只剩下了幾千人落荒而逃。楊廣不得不改變策略,讓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繞道遼東,又因為戰線過長,眼看就要攻到平壤時,糧草供給不上,被迫撤退,可就在撤退渡河時又遭到高句麗的反擊,三十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第一次東征高句麗就這樣以慘敗收場。

隋煬帝親率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小小的高句麗,結果如何?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

第二次東征高句麗:

就在第一次東征失敗後的僅半年時間,楊廣就發佈了第二次東征的命令,這個時候國內越來越多的地方武裝起義爆發了,多的十萬人,少的幾萬人,楊廣沒將這些農民武裝反叛放在心上。組織了幾十萬大軍,配備了諸多攻城利器,可還是在遼東城,一連幾十天還沒攻下,就在這個時候,聽聞國內重量級人物楊玄感(隋朝開國元勳楊素之子,禮部尚書)反叛,楊玄感可是貴族,他的反叛與地方雜牌軍完全不一樣,是要直接威脅到皇位的,於是楊廣不得不退兵平叛。第二次東征高句麗就這樣不了了之。

隋煬帝親率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小小的高句麗,結果如何?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

第三次東征高句麗:

前兩次的失敗,讓楊廣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關鍵是前兩次的東征,已經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反叛四起,皇位都不穩,必須要征服高句麗才能化解危機。於是在公元614年3月,楊廣又組織了三徵高句麗,水陸兩軍並進,直搗平壤。這時候高句麗的國內情況比隋朝還要差,再也經不起打擊了。就在楊廣率大軍抵達懷遠(今遼寧遼中縣)時,高句麗遞交了投降書,楊廣總算找回了面子,最主要的是國內情況也不允許他再繼續打下去。於是第三次東征高句麗就這樣草草的收場了。

隋煬帝親率百萬大軍三次東征小小的高句麗,結果如何?

高句麗位置圖

隋唐時期的高句麗總是不消停,是邊疆的最大隱患之一,隋煬帝三次東征高句麗,不是慘敗就是半途而廢。究其原因無外於幾個方面:1、組織不力,戰術不當;2、戰線過長,後勤保障不足;3、後方政局不穩。也正因為此三次用兵,導致了國內民不聊生,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一千多年後蔣某人在對待外敵入侵時都喊道“攘外必先安內”,為何隋煬帝楊廣對外發動戰爭竟然忽視了這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