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5月9日,在宜都市青林古镇开展的市院离退休干部活动期间,原宜昌检察分院副检察长陈鹏同志用颤巍巍的双手向市院工作人员交付了一封他写给市院党组的信,在写有“不忘初心,牢记党恩”的信封内,还有他向党组织缴纳的一万元特殊党费。

在写给市院党组的信中,陈鹏老人用颤抖的笔触写道:

(向上滑动启阅)

我已九十又三,身体每况愈下,体力智力双降,近年来日益严重,多次住院治疗,已给我传递了生命终点的信号,于是再向组织上对我身后事宜报告如下:一是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写生平和悼词,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和其它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二是不接受单位和个人的祭品和钱物;三是死是私事,不张扬、惊动别人,由子女主办丧事,及时火化,入土为安;四是请退休办报请市老干部局除名,并在《三峡日报》登一‘死讯’,以告知亲友斯人已逝。此外,随呈交党费一万元以谢党恩,也衷心谢忱党组织对我的关怀!

——陈鹏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耄耋老人的入党初心

继承遗志 传递薪火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左图:陈鹏同志在父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前讲述他的入党初心

右图:陈鹏同志写给院党组的一封信

一封信,传递出的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所特有的胸怀与豁达;一份特殊党费,折射出的是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所达到的境界和觉悟,表达的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那一声不变的铮铮誓言!

是怎样的一种信仰,支撑一位耄耋老人如此强烈地表达一份对党的感恩之情?带着一份崇敬之情、几分好奇之心,近日笔者来到陈老家中,寻访老人的“入党初心”,拉直我心中的“问号”。

面对单刀直入的我,老人直接把我带到他的书房,指着墙上的像框中精心保存的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说道:“你问我‘为什么要入党?’,用习总书记的话说,我的‘入党初心’,就是一份红色血脉的传承,就是接过父辈手中的火炬,为了照亮自己,照亮他人,为了照亮人民的、民族的、国家的未来!”话语间,传递着一份自豪与坚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老的父亲陈万宏就以教学为掩护,在家乡长阳广泛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下半年参加了贺龙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参与创建了县农民自卫队、县农会,领导了家乡的反霸运动,1929年7月加入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军部队),后随队向湖南桑植转移,同年8月5日在长阳资丘遭敌伏击,同军长李勋等77名同志一起不幸牺牲,被反动派草草埋入资丘下街一石灰窰中。

“父亲去世时,我才四岁,母亲拉扯着我艰难度日,十三岁时母亲也积劳成疾撒手而去,我当了老家的一亩地、半间房才将母亲安葬,在陈氏族房的接济下,读了两年私塾的我才得以继续学业。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中心小学毕业后,我还是因贫中断了学业回乡种田,还在偏僻的山村做过两年的家庭教师,勉强维持生计,吃不饱饭的日子是常有的。父亲当‘神兵’的事,母亲经常偷偷地说给我,红军后代的身份是心里明白、不敢张扬的,母亲怕家人受牵连……”

“直到1949年7月长阳东边解放后,我才迎来了人生中的春天。参加支前的我去给刚成立的县第三区送苞谷,了解到我红军后代的出生后,区干部立即向当时的县长贾英推荐我参加了工作,从此我走上了革命道路,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到了家,找到了心疼自己的亲人!”

“1952年8月8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我迎来了政治生命的起点,经历‘清匪反霸’‘清案复查’‘复查土改’工作和‘正反’运动的严格考验后,作为县公安局的四人之一,同80多名同志一起成为了解放后全县发展的第一批中共党员!”

“经过三年党的培养,我不再是那个为了找份工作、吃口饱饭的我,我决心继承父辈的遗志,忠于党、诚于民,勤奋工作,平实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综观人生路,面对入党誓言,扪心自问,我无愧无悔!”

奋斗一生的精神支柱

不忘党恩 永葆本色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左图:陈鹏同志2017年4月2日携儿孙四代祭扫英灵、缅怀先烈

“回顾我的一生,支撑我的精神支柱就是坚持一个'不'字,自我约束,身体力行。一不忘恩,二不忘本,三不攀比,四不偷闲,五不贪婪,但核心的是不忘恩、不忘本,只有不忘恩才能不忘本,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心、干得出成绩、守得住底线。”

“一不忘恩,尤其是不忘党恩。在那山穷水尽的时刻,是毛主席解放了我,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共产党哺育我成长,这份党恩我永志不忘!在我革命征途的重要关头,是老领导李云杰、毕可法关心举荐,扶我上马,再送我一程,这一至关重要之恩我不会忘记!”

“二不忘本,不怕苦,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是我的根。在长阳工作四年,在五峰工作十三年多,大都是深入基层,翻山越岭,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在地区公安处工作期间,三次到秭归县、宜昌县开展“社教”试点,每次四五个月,特别是参加中南局、省地委联合在当阳开展的‘四清’试点,历时九个月,下农村都是自带行装,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抓实干。回顾这段历程,人虽苦了些,但身受其益,不仅从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才干,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对农村、对农民的了解,体验了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的劳累与艰辛,也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加深了为民、爱民、恤民的意识和情感,懂得了做人不能忘本,吃苦方有作为。”

陈鹏老人说,解放后不久,在他的提议下,长阳县政府将父亲等77名红军烈士的遗骨从石灰窰中取出,迁葬于资丘烟墩台,1967年原地修建了“七十七烈士纪念碑”,因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后迁至桃山长安寺旧址。2017年4月2日,他带领儿孙来到“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祭扫英灵,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感党恩”,并赋《为父扫墓缅怀英烈》诗一首:“清明时节心沉沉,儿孙四代祭忠魂。七十七烈英灵在,八十八载浩气存。巍巍佷山宏图展,滔滔清江景色新。慎终追远承遗志,力为中华梦成真。”

重建元老的殷殷寄语

接力奋进 再谱新篇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左图:陈鹏同志诗作《感怀——重建检察院四十周年》《为父扫墓缅怀英烈》

“1978年7月下旬,谭受伦同志和我受命重建宜昌地区人民检察机关。从检11年,我的感恩之心没有忘,我共产党人的本色没有丢。”

“重建当年,就一万元的开办费,从地市公安系统调入的5名干部,从地区公安处借的三间办公室,一间用来接待、开会议事和检察长办公,一间用作办案业务活动,一间兼做办公室、收发室、打字文印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启动了恢复重建工作。”

“当时党组号召同志们‘面向未来,苦战三年,上下齐心,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明天’,为了节约经费,我们夏天不用电扇,冬天只用一个火盆,用过的信封翻过来再用第二次,为了改善伙食分院还在金银岗种了几亩地的农产品。干警们晚上加班,节假日不休息是常事,出差办案一律坐公共汽车、住低档招待所。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干警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仅用三年时间,宜昌分院已初具规模,建成一栋宿舍兼办公楼,第二栋宿舍和办公楼已立项。”

“基层院重建条件更艰苦,特别是五峰、秭归两院,全体干警只能挤在一间十平米的房子办公,你坐我站,你走他来,若有来访和商谈工作的,往往要在阶沿上进行,但广大干警们兢兢业业,不记得失,努力为恢复重建检察机关贡献力量。1980年,全地区已调配干警300余人,分院近40人,成立了六科一室,办案数量大幅提升。”

“回顾恢复重建初期的艰苦历程,广大干警经受了困难的磨练,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检察事业发展较快,变化喜人,在组织、业务、思想、作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新时期宜昌检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问陈老,对我们新时代宜昌检察事业和在职检察干警们有什么要求与期许时,他谦逊地一笑,说道:“离休已29年,脱离检察工作太久了,要求提不好就不提了。今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检察机关重建四十周年,作为宜昌分院创建人之一,随笔吟了几句七言,以表纪念,也算作对检察后辈们的一点希望吧!”

陈老颤巍巍地拿出他的诗稿《感怀——重建检察院四十周年》,以略显沙哑的声音轻声吟道:“重建检院四十年,迎难奠基创业艰。紧跟改革开放路,与时俱进后超前。七届接力检察长,办公场所四度迁。立检为民民心安,从严治党严治检。初建党组人尚在,见证历史笑开颜。不忘初心行使命,任重道远谱新篇。”

斯文在兹,余音绕梁。回味寄语,能不奋进?值此纪念建党97周年、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笔者记之,与全市检察干警共勉。

「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636」“不忘初心 牢记党恩”一封耄耋老党员的来信

end

来源|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

作者|李涛

转自:宜昌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