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病例:

80多歲的陳爺爺在一次腿部按摩之後,出現疼痛難忍,表皮發亮,摸上去有硬疙瘩,去醫院檢查後診斷為左側腓腸肌靜脈叢血栓形成完全阻塞,需要手術。

眼看著病情加重,陳爺爺卻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他找到了辛隨成教授,在辛教授的中醫治療下,很快就好轉了,30多副中藥後,陳爺爺從完全梗塞到部分梗塞,60多副藥之後,完全通暢


本來需要動手術的被嚴重阻塞的血管,卻被60多副中藥完全打通,辛隨成教授一語道出真諦:治血瘀不能只治標,不治本。

血瘀是中老年人致病最常見、最可怕的一種原因,但是,很多人對血瘀的認識卻有著誤區,認為吃點紅花、阿司匹林等,血瘀就能改善。其實不然。紅花、阿司匹林等改善的只是瘀血的症狀,而不是引起瘀血的原因,治標不治本。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辛教授說,就像陳爺爺那個病例,60歲以上的人,一旦心臟血管或者腦血管有地方堵了,說明他全身的血管狀態也不好,這個時候不能只用手術的方法打通堵住的那一處,要全身血管都通暢,方能標本兼治

▐ 血瘀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導致,所以也有不同的類型。

1最常見的氣虛血瘀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個機能都在下降,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氣虛的過程,所以氣虛血瘀是最常見的。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臨床觀察發現,血瘀和脾胃關係密切。脾胃出了問題,往往預示著血瘀的發生。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會導致氣虛血瘀。

當出現了神疲乏力、氣短食少、面色暗淡、刺痛拒按等氣虛血瘀的常見症狀時,辛教授推薦可用黃芪化瘀茶輔助治療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黃芪、西洋參補氣,加強氣血生化之源;桂枝通心陽;白芍柔肝陰;炙甘草調和諸藥。

做法:取黃芪30克、西洋參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煎煮或以藥代茶,有補氣通陽的功效,可以每天服用。

2最沉重的溼滯血瘀

辛教授說,很多老夫妻兩個人都有血瘀,但沒有醫生的指導千萬不可共用同一種藥物,因為很可能二人的血瘀是不同的類型。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導致血瘀的原因很多,氣虛可以導致血瘀,溼滯也可以導致血瘀。中醫講溼邪阻礙氣機,影響血液循環。溼滯血瘀有溼重的特點,同時還有血瘀的特點。

溼滯血瘀的症狀為痞滿脹痛、頭身困重、情志不舒、面色晦濁。該如何治療呢?辛教授說,治療溼滯血瘀需要健脾化溼、活血化瘀,用平胃散和桃紅四物湯是經典的治療方法。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辛教授還特別推薦了一種保健功法——土行功,可以日常在家鍛鍊,對溼滯血瘀的人群很有幫助

3最複雜的痰凝血瘀

痰凝血瘀稱得上是最複雜的血瘀。痰凝血瘀屬於虛實夾雜的證型,虛實夾雜在治療起來,就比單純的實證或單純的虛證要複雜。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溼氣在體內時間長了化不掉就會變成痰。

痰凝血瘀的症狀為痰涎壅盛、腫塊瘰癧、面色晦暗、痴呆癲狂。治療以健脾化痰、軟堅活血化瘀為主,可以用二陳湯合逐瘀湯加減。辛教授強調服藥必須謹遵醫囑。

此外,有痰凝血瘀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些魔芋。辛教授說,魔芋性味辛寒,具有解毒消腫、抗癌、健胃、利尿等功效,對活血化瘀、控制三高也有好處,是很好的養生食材。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很多疾病都和血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須知引起瘀血的原因得不到治療,瘀血是永遠化不完化不好的。所以,必須標本兼治,才能血脈暢通少生病。

大多數疾病來自血瘀,教你三招活血化瘀少生病

辛隨成,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 推拿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能較好的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病症。主要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癱瘓、肌肉萎縮、運動神經元病、 腦血管疾病、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不安腿綜合徵、面癱、焦慮、抑鬱、失 眠等。

出診時間:每週一下午 遠大慢病管理中心

約診電話:010-62800148

—— END——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來自網絡

歡迎微信關注“程氏針灸”公眾號 瞭解更多中醫知識,分享,健康就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