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医生光会看病够吗?不够!唯有创新才能“创心”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心内科医生只会看病还不够,还要有创新的激情和想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动力,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心血管医生光会看病够吗?不够!唯有创新才能“创心”

沈雳,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日前,在2018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主办,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科技公司雅培合作举办的国内首个心血管领域人文脱口秀“东方创新show——师说心语”的活动上,沈雳教授向健康时报记者分享了一位心血管医生如何落实创新理念,通过新技术、新器械为广大患者服务。

医生不能只会看病,还得会创新!

一个医生能看病还不够么?

不够!

早在三年前,葛均波院士就意识到医学创新的重大价值。“医学创新让生命走得更远!”

为激发中青年医生创新热情,挖掘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相关的创新或创意并加速转化,2015年9月,在葛均波院士的发起和国内多位资深心血管病专家共同参与下,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CCI)在上海正式创立。葛均波院士任主席,沈雳教授任秘书长。

“很多医生只是在医院特定的圈子里,围绕写文章、报课题、看病这几个方面,大医院中也会有考核的指标,但对创新、发明没有更多要求。但整个医学行业的发展,确实需要一部分医生投身医学创新当中。”沈雳教授指出,对医生而言,医学创新能拓展视野,同时针对临床需求,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产品,从而提升医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实现产业转化,并最终惠及百姓。

医学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在欧美,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医疗器械,大多由医生提出,并通过与医工的结合,最终变成成熟的产品,比如最早的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导管,后来冠脉支架治疗的球囊(PTCA)……都是由医生最先提出。这说明,临床医生是具备创新的条件和实力的,关键是如何开辟一条由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到创新产品的转化路径。

中国心血管医生有个“3D创新俱乐部”

出诊、手术、查房、参会、科研……尽管每天都需要面临高强度的临床工作,沈雳教授依然每周雷打不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投身到CCI的医学创新培训和转化工作中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众多心血管医生废寝忘食投入其中?

葛均波院士曾说过,“医学创新的核心在医生。”CCI自创立之初,就秉持着“3D”( From the doctor, by the doctor,for the doctor)的医学创新理念,力求实现从医生中来,由医生运营,最终为医生的临床创新服务。

就在本月初,CCI创新学院第二期的54名学员迎来毕业典礼。经过CCI的培训和洗礼,他们将怀揣医学创新的理想、知识和资源支持,继续散为星火,在各自岗位上将创新落为实处。

CCI每年会安排6期培训班,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学院不仅集结了国内外医学创新领域的众多大咖,还建立了与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Biodesign创新中心、以色列ICI心血管创新中心在内的国际知名创新中心的官方合作。每年学院会选派医生参加对方的创新培训课程。学员学成后,再由将这些创新教程反哺给中国的青年医生。

“我们希望将CCI打造为一个独立、开放NGO(非政府组织)平台,希望纳入更多、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创新活动。”沈雳教授介绍,CCI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孵化平台,实现中国心血管医生的自我价值提升,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催生一批走向世界的原创创新技术。

怎么创新?医学创新“三步走”

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医学创新也要循序渐进。

当一个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萌生了创新的意识,究竟应该怎么开展创新呢?

沈雳教授指出,创新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改进与改良;第二个层次,发明创造;第三层次,革命性改变。第三个层次对大多数临床医生是可遇不可求的。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第一个层次比较关键,针对临床需求,对某个环节进行局部的改良,等到经验积累成熟之后,再进行第二步发明。”沈雳说,医生创新的基础,在于临床思考。临床思考是实践的来源。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圆满问题,萌发idea,再将idea落实为技术和细节。再具体一点,包括如何把创新想法变成专利书,如何把图纸变成实物,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制造企业、投资人、商业运营等)……创新源于医生的灵光一现,但创新方法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

沈雳教授表示,国内的医师临床能力很强,思维较为活跃,但是在整合创新转化所需外部资源的能力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差距,初创的作品想发展成为成熟的产品,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以说,如果想要把创新理念和概念真正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开发,实现产业化,最终运用到临床当中,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CCI可以为医生提供从想法到创新产品的全产业链的支撑,让医生、工程师、产业投资者相互协作,最终构建起鼓励创新、发扬创新的生态圈。

大牌专家问诊、贴心健康提醒,尽在健康时报客户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场下载,蓝色图标才是官方出品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