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内向怕社交,父母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后一件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需要融入这个社会,开始自己的“社交”,有的爸爸妈妈们就开始十分着急,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见人笑嘻嘻,活泼开朗,可我家孩子沉默少言,见人就往后面躲呢?孩子为什么这么内向,怎么让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呢?一起来学习吧!

不想孩子内向怕社交,父母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后一件

孩子害羞≠内向

很多人认为孩子羞于言表,是因为性格内向所致,但其实孩子从8个月左右,会有对于陌生人的焦虑,所以会有不熟人一抱就哭,这和他们大脑发育有关系,所以并不是孩子内向,不愿意接触陌生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到了3周岁开始,对于社交还是停留在玩玩具的阶段,即一个人玩还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社交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也比较低,随着大脑发育对于游戏从单独游戏到集体的社交游戏有了学习后,慢慢地孩子就会和其他人交流。

不想孩子内向怕社交,父母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后一件

不想孩子内向,这3件事情家长一定不做

害羞不是内向,只是一种情绪表现,孩子不善于和他人交流,表达自我,很多时候跟父母有关系,想要孩子外向,这几件事情应当尽量避免:

1、少于沟通,过多干预

很多父母常常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陪伴多为周末带去公园玩耍等,但却很少和孩子互动游戏,沟通也变得很少,慢慢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变得羞涩起来,缺乏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应对外面的社交孩子就更加吃力,而因为孩子表达和回应较慢,有的家长在孩子社交时就会过于着急的替孩子去表达,这让孩子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当家长把孩子想要说的话都说了,孩子变得无话可说,久而久之社交沟通对孩子就是一种无形压力,也变得抗拒起来。

不想孩子内向怕社交,父母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后一件

2、太过保护孩子

孩子是每个家长最为呵护的珍宝,所以怕磕到怕伤到,怕吃不好,怕睡不好,为孩子包办一切,总是和孩子说小心,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危险,而孩子就像被束缚住了一样,无法去尝试,去锻炼,久而久之变得胆小,惧怕去探索外界的事物,包括和陌生人交流沟通。

3、给孩子贴标签

比起过度干预和太过于保护孩子,贴标签这个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对于外界的事物是很敏感的草率的给孩子贴上害羞,内向的标签,这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孩子真正的性格,当孩子真正成了内向的人时,再纠正就变得很难了。

不想孩子内向怕社交,父母这3件事情不要做,尤其是最后一件

培养孩子外向开朗,从3个方面入手

1、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许多父母需要忙于职场的打拼,相对于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少一点,但即使时间少,也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不要给孩子一个手机,一部动画片,一堆积木,自己坐在一旁就算作是陪伴,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需要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一起做游戏,互相配合完成,可以看一本书然后交流故事情节,多带孩子外出游玩,认识自然,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亲子时光,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多点耐心,让沟通更顺利。

2、带孩子融入他人

有时候看到其他人已经玩成一堆,孩子比较难加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介绍一下那些孩子是谁,并且让孩子跟大家打个招呼加入其中,如果孩子害羞,家长可以作为好朋友身份,和孩子一起加入,适当介绍孩子,在孩子融入时退出,给孩子一个过度和引导的作用,让孩子先适应社交和他人相处的方式。

家长可以帮孩子组织社交小活动,比如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或是其他同龄伙伴来参加,组织适合集体玩耍的游戏,可是唱歌,拍手游戏,或是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作为组织去准备,去管理,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来就更加自然,多几次孩子能够适应后,可以完全交给孩子去处理。

想要孩子开朗大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要给孩子多大的压力,多给孩子鼓励和爱,这是孩子勇敢前进的助力剂,当孩子体会到和他人相处的有趣之处,就能慢慢的适应和有更多的自信,去社交,也能变得更开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