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最近一個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

一位小男孩“咚咚咚”走到廚房,興高采烈地對正在炒菜的媽媽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媽媽媽媽,為什麼天是藍的?”這位媽媽一下子回答不了,她立即關掉了煤氣爐,大聲稱讚:“你問得真好!”然後母子倆興高采烈地一起去尋找答案。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便是陳美齡,那位小男孩正是她其中的一個兒子。陳美齡說:“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現年61歲的陳美齡,是香港70年代的女歌手,當年紅極一時,與鄧麗君齊名,後來到日本發展,嫁給了日本的丈夫,生了三個兒子。陳美齡早年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不僅懂得如何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還把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自己也取得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學位。

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陳美齡說過一句很美的話,“教育是交給孩子一點工具,幫他們去尋找夢想”,這一點,在上面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重視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常常像一把萬能的工具,能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為什麼父母要重視孩子表現出來的好奇?

好奇心跟一個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有關。當一個孩子對某個東西好奇,他就會去觸摸和觀察;當一個孩子對某件事情好奇,他就會去問;當一個孩子對某個問題好奇,他就會想辦法尋找答案;當一個孩子對一本書好奇,他就會翻開書閱讀……好奇心會讓孩子沉浸其中,充滿興致和熱情。難怪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導,就能成為孩子尋求知識的動力。神經科學家們也曾經特意掃描觀察那些處在好奇中的孩子們的大腦。

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好奇心研究專家馬里奧.利維奧(Mario Livio)曾經專門提及,神經科學家用一種名叫MRI的機器掃描好奇的人的大腦,查看哪部分區域活動明顯。當好奇心發生時,大腦中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區域、以及獎賞期待的區域會被激活。如同一個孩子正在迫切地拆一個不知道里面是什麼的快遞包一樣,這時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專注、執著……展露無疑,對一個孩子的學習和知識的獲取,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和熱情。

好奇心下的動力和熱情,在人類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身上展現無遺:

人會孵出小雞嗎?帶著這個好奇,小愛迪生便當起了母雞;

如何觀察太陽就能知道時間?帶著這個好奇, 哥白尼便製造了一具日規儀器;

人如何飛上天?帶著這個好奇,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為什麼雨後會有彩虹?帶著這個好奇,牛頓發現了光的色散……

▲面對孩子好奇心,父母別犯的3個錯誤

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是與生俱來的,父母的責任是“別把孩子的好奇弄沒了”。人類學家們常常說,人類之所以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的地方是因為有好奇心。我們不難見到,小動物們在灌木叢中嗅來嗅去,是為了尋找食物充飢或者尋找配偶,而人類出現在灌木叢面前,常常是為了知道里面有什麼東西。我們也不難在小嬰兒身上看到了類似的行為:初生嬰兒還看不見太遠的東西,但是當他聽到遠處的一個“叮鈴叮鈴”的響聲時,他會定定地看著,企圖尋找聲源處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父母們在面對總愛問“為什麼”、好奇心滿滿的孩子時,不要對孩子做下面三種行為,否則孩子天生強烈的好奇心會被扼殺掉或消耗掉:

1、忽視或冷漠對待孩子的“為什麼”

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父母對孩子積極的回應,會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如果父母總忽視或冷漠對待孩子的“為什麼”,會抑制和減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個反饋循環系統,得到鼓勵會增強,被無視便消減甚至消失。康奈爾心理學教授邁克爾.古德斯泰做過一個父母鼓勵孩子識別圖片的實驗,他在實驗中發現,那些被父母更多鼓勵性回應的孩子,好奇心更好,對識別更多圖片的動力會更強。即鼓勵能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背後其實是正強化或負強化在起作用。

2、嘲諷總問“為什麼”的孩子幼稚

因愛護環境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艾伯特·戈爾曾經分享過小時候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他的同班同學,那位小男孩在上課時問了老師一個關於“南美洲大陸跟非洲大陸是一體”的問題,老師不僅沒回答,還嘲諷孩子,說這個說法是荒謬的,孩子再也不敢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後來廣泛被人們認可的“大陸漂移說”。

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父母倘若以嘲諷或看不起的態度看待孩子們的好奇,結果是破壞性極大的。因為孩子會覺得羞恥,繼而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也不該問這些幼稚的問題,當他們有問題時便自我壓抑或從腦袋中抹除,孩子們也不可能去尋找答案……所以天生的好奇心就這樣消失了。

3、習慣直接回答孩子的“為什麼”

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不是引導或陪同孩子找答案。這是一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問題。“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結果將是你成為孩子的百科全書,而不是孩子通過努力和學習,讓自己成為百科全書,緊接著孩子會對父母有依賴,可能便懶於自我鑽研和學習。事實上,即使知識淵博的父母,也不可能總知道權威的答案,某些答案也不會總是正確,世界每天都在變,父母們需要交給孩子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方法,而不是某個答案。

孩子天生有強烈好奇心,卻被大部分父母3種錯誤扼殺!

那麼,父母面對孩子的好奇心,應該是怎樣的心態?

兒子3歲多時,有一天晚上,他總站在我旁邊定定地看我的椅子。

我問:“椅子破了?”兒子搖頭。

我又問:“椅子上有一隻蟑螂?”他又搖頭。

“那麼你在看什麼?”我問。

“媽媽,我要看你站起來時,粘在椅子和你褲子上的口香糖會不會像蜘蛛吐絲那麼有趣!”

我大吃一驚站起來,果然,口香糖真的像蜘蛛吐絲一樣,一頭粘在我的褲子上,一頭粘在布椅子上。我有些崩潰,不過,我沒看出他有任何惡作劇的動機,所以我笑著說:“這真是不錯的實驗,但是,下次你能提前告訴我嗎?”兒子點頭,還說第二天要把實驗結果跟他的好朋友分享。

父母面對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支持、認可,有時也需要提醒孩子不影響他人……這些便是合適的心態。

所以,好奇心,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伸開雙手,迫切而快樂地想撥開空中的迷霧,窺見迷霧背後的風景。而父母,不要束縛孩子的雙手,也不要蒙上孩子的雙眼!

關鍵字:好奇心、親子關係、家庭育兒、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學習國外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