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道人說「精氣神」

延熹道人說“精氣神”


我們常說的“精氣神”,最初是道家文化的專用詞,所謂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道家認為:生命物質起源於精,生命能量有賴於氣,生命活力表現為神。“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亦死”。“精氣神”是生命存亡的關鍵所在,是養生的第一要義。

精氣神是一個人的魂靈,人沒了精氣神,就會萎靡不振、百無聊賴、不求進取、無所作為。同樣“精氣神”也是一個民族的魂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精氣神,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就沒有了生機和活力,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病態的社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高速發展之路,經濟硬實力迅猛增長,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然而西方文化的浸入所導致的物慾至上和人文精神的失落,致使深層次的文化矛盾愈演愈烈: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金錢至上、騙子橫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日俱增;精神空虛、信仰危機、道德崩潰、誠信坍塌,人們的精神世界已錯亂到了極點。“ 諸多社會亂象告誡我們,軟實力不軟,一個民族一旦缺失了精氣神,所釀成的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延熹道人說“精氣神”

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絕不會成為優秀的民族。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等諸多自信中,文化自信才是最根本的自信 。文化自信不是僅僅沾沾自喜於古老文化的擁有,而是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和傳播出去。必須擁要一批有著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的人,他們為挺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脊樑而不懈奮鬥。他們從《道德經》中尋找民族精氣神,他們認為:以老子為旗幟的中國道學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中的硬道理,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主要體現,是當代和今後中國的主流文化。

文化自信必須有與時俱進的自信表達,必須打通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阻隔,必須在文化傳播與文化弘揚上有所創新。必須以宏大的胸襟和視野,以生活化、大眾化、時代化的表述,讓展示民族精氣神的老子文化走出象牙之塔,走近普通百姓!

延熹道人說“精氣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