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文|江徐


梁武帝年间,禅宗达摩祖师因为直言而不受皇帝待见,来到嵩山,在山洞里参禅入定,面壁九年。年深日久,山石上投映出面壁姿态的人形。

这个相传而来的故事,普通人听听也就罢了,顶多对大师的深厚道力赞叹一番,然后该该干嘛干嘛。“不那么普通”的人,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为了一探究竟,会将疯狂想法付诸行动。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里,就有一位"疯子",做出这样的"疯事"——

这位“疯子”,自称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为了搞清楚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到底领悟到什么,他身体力行,尝试闭关。

他骗家人说是出差,实际上一个人待在家里。准备好水和馒头,然后关门闭户,关掉手机,拔掉电话线,拉下电闸,与眼下这个现代文明社会切断所有联系。

这种情况下,他在屋子里做些什么呢?

不看书、不交流、不做饭、不运动,有时还不穿衣服,玩游戏与刷朋友圈更加免谈。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干耗着,或坐或站或躺亦或是倒立着,随意。

什么都没在做的状态只是表象,事实上他很忙——大脑很忙——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忙着释放精神。

"释放精神"的生活方式,一开始他顶多只能坚持四天。循序渐进之下,时间越来越长。直到他"失踪"一个月之久、被家人发现时正赤裸裸地呆坐在家里,然后被判定为精神病患者。

这种闭关状态,前后一共维持了四年。他自称,通过闭关,先后体会到感觉的存在、精神的存在、自己的存在。

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打动我的,是这位病人对发现感觉后的一段描述,相当精彩:

当我决定结束(注:每一次闭关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探性地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

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香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

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苹果的味道。

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离,味道就跟冲击波一样传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新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哪……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着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

读完这段描述,或者说在默读过程中,有一个影片人物的形象在我脑海呈现:《食神》中,第一次品尝到爆浆牛丸的中年大汉,所获得的那种美妙无比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就像在海滩奔跑,欢快地,忘我地,夸张地,飘飘欲仙地……

谁没有吃过苹果呢?可是谁有过如此丰富细腻到就像微观慢镜头一样的味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呢?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感觉”这个概念,朋友认为时代已经如此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越细,学校里各种学科分门别类也越来越繁多,唯独没有感觉学。

为着更好地体验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美,应该设立一门感觉学。

人活着,就是活在一种状态里。活着,也是活一种感觉。

每一个看得见、听得到的人,想必都不会承认自己没有感觉、不懂感觉,在激烈竞争与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你还具备完整而敏感的感觉吗?

未必。

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近些年来,每到夏天,我就忍不住感慨,番茄没有了小时候吃过的番茄味道,丝瓜没有丝瓜的味道,土豆也没有土豆的味道,很多蔬菜瓜果,都已吃不出记忆中那种美味。

是蔬果的味道变了?是时光老了?

心思不在食物上,又怎能品出滋味?

读到这段文字、这篇文章,忽而有感,是人自己过得太匆忙,即便表面看起来不匆忙,内心也一直在不慌不忙中担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与期待,然后庸人自扰。

曾国藩告诫后人: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

有一则禅宗公案,说的是吃饭与修道之间的关系。

有人问禅师:和尚修道用功否?禅师答:用功。

此人问:如何用功?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此人有疑惑:一切人总是如此,同师一样用功否?禅师答:不同。

此人又问:何故不同?禅师答: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索取;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活在当下"已被我们说得烂大街,可是依然有各种来自过去的恐惧与未来的焦虑裹挟着每一天的生活。

像蘑菇云一样膨胀的信息见缝插针,充斥于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每一秒。生命中的每一寸空间,被填塞得满满当当。

网上流行一句话: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中道理很简单:仅仅知道有屁用,运用了,才有用。

最大的问题在于四个字:知易行难。

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上文提及的那位精神病人(我并不认为他有病)倒是去行动了。整整一个月,不出门,不赚钱,还不穿衣服,就在家傻坐。

这样一种整天无所事事、自我放任的行为,在所谓的正常人看来,不是疯了又能是什么?

换个角度看,所谓的正常人身上反倒存在一种通病:每时每刻,都不能让自己闲着,如果没事,也得找点事情让自己做。对于正常人来说,不做事,就是不对,即便别人不来批评,自己首先就会不安起来——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忙着生计,奔波劳碌,从不停息。

所谓忙,心亡也。心不在了,如何去感受?

感受是一件需要沉下心来,毫无杂念地投入其中,才能产生的体验。就像一首禅诗所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俗人就俗在百事缠身,“闲事上心头”。

天才与疯子也许一念之差,但他们具有同样不被理解的孤独。作为庸众之辈,大概只有资格说寂寞。

记得好些年前,有一次喝醉酒,早上醒收到他发来的消息:吃只苹果吧,用牙齿一口一口慢慢嚼碎,然后再咽下去。

我乖乖照做,却也没吃出苹果的狂暴的清香。

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江徐,80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本文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