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昌吉系列报道之五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昌吉|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

昌吉市六工镇的美丽田园风光。

何龙 摄

初夏时节,金麦浪涌,果蔬飘香,人居环境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昌吉州万千美丽乡村澎湃着无限活力。

面对农民群众不断富足的物质生活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昌吉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打造生产、生态、生活统筹一体的乡村新图景。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美丽乡村”给昌吉州带来全新气象,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绿色村庄

打造宜居环境

一栋栋红顶黄墙的农家二层小别墅、房前屋后红花绿树环绕……这是5月23日记者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看到的一幅乡村美景。

楚保金是十三户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子今年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作为全疆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让他觉得脸上很有光。在他眼里,农村美不美,主要看是否有这三样: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

楚保金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三户村统一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区,完成了中心村集中供暖、供排水、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还规划建设了1500平方米村级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卫生所等公共设施,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种植了7000余株各类树木。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们住得更舒心、生活得更顺心。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走进依山而建的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家家户户都是拔廊房,潺潺溪流、茂密树木和各色花海尽收眼底,美景如画。2015年,水磨沟村和毗邻的屯庄子村一起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发展生态旅游,西吉尔镇自2013年起,共投入1200多万元对全镇2个古村落和2个行政村的640多套拔廊房进行了提升改造,统一修葺了门窗、院墙、屋顶,并进行防水处理等。古色古香的居民院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晓兰是水磨沟村村民,家门口就是清澈的水磨河和蜿蜒的柏油公路,睁开眼睛就是风景如画的层层山峦。她在家里搞起了农家乐旅游,成了水磨人家客栈的负责人。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品尝到可口的农家菜。据了解,像这样的农家乐,在水磨沟村就有50多家,每家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这几年,阜康市城关镇良繁中心村从居住环境改善入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村民根据自家情况报名,村里统一规划,阜康市每平方米补助300元,市财政配套投资960万元,完成新建居民区上下水、集中供暖、地埋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二层小别墅110套。

如何能让农村从里到外美起来?昌吉州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突出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田间污染治理,加快农村旱厕、户用供暖改造,完成全州三分之一重点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和14个乡镇、97个村垃圾专项治理任务。

绿色发展

尽享生态红利

昌吉州找准发展美丽经济的跑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着力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万千乡村走上振兴之路,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2017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0元,较上一年增加了800元。

5月30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丰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麦面粉、有机挂面等土特产摆满了展厅。后院加工车间里,精美的不锈钢小磨,将农民种植的黑小麦加工成全麦面粉;土法榨油坊里,红花籽油、胡麻籽油汩汩流淌。这些“绿色产品”,通过线下线上俏销,供不应求。

2009年,自丰裕合作社成立以来,350户村民入股分红已连续七年达到20%以上,累计给村民返还现金达近千万元。2014年,丰裕合作社被农业部、发改委等九大部委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位于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村的芸农庄是一家自治区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也是昌吉市乡村民宿旅游的典范。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有70%都是附近的村民。

以前红星村由于离镇区较远,人气不旺。现在随着芸农庄的逐渐打造,这里的农户们有的开起了农家乐餐饮,有的养起了农家土鸡、土鸭,有的把自家的无公害蔬菜晒成干菜向芸农庄的餐厅及过路游客进行销售。

乡风文明

彰显乡村魅力

乡村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质的富裕,也要有精神的丰盈。

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村委会院子大门上写着:人文世界韵传情、古朴村落生态美。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和谐相处。村里培养了18个文化带头人和群众文体团队,“民族团结一家亲”“微课堂”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每逢周末,秦腔、新疆小曲子都会在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如约而至,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坐在老戏台下,用手拍着腿打着节拍,情到浓时,也会跟着演员吼几嗓子秦腔。

“嫁闺女、娶儿媳、破旧俗、立新意……”吉木萨尔县北庭镇用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约束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在北庭镇古城村,大人小孩都能背的上来,短短276个字涉及爱国卫生、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还接地气,受到村民好评。

昌吉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乡风文明真正融入农村、融入农民,使广大农村更具魅力。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昌吉州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引导各乡村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逐步打造了一批“乡村规划好、村庄面貌好、道路建设好、造林绿化好、环境卫生好、增收就业好、民族团结好、遵纪守法好”的美丽村庄,构筑起各族群众诗意栖居的希望田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