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桃園三結義

劉備究竟是要守天下還是奪天下?這是《三國演義》沒有正面回答的一個問題。諸葛亮是要幫助劉備還是利用劉備?這是《三國演義》留下的更大疑問。然而,我們每一個讀者都必須弄清它,否則就沒有進益。中國古代文學之所以需要評論,就是因為其間大都使用了“迴護”、“隱秀”之法,有政治避險的因素,也有藝術上的追求,這裡暫時不管它。小編認為揭去迴護,上述問題都有答案且只有一個答案:劉備是為了失而得天下,謀求漢家繼劉邦、劉秀之後的第三次反轉和連任,換瓤不換皮。諸葛亮則是要借劉備之力起家、建基, 然後謀求王道、政體和哲學的全面更新,皮瓤皆換。他們僅有變革程度的不同,都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力量。假如我們不認可這一事實,《三國演義》就真是一部不值得研究的“笑談”了,社會也就永遠停滯不前了: “篡逆”對於統治者來說是洪水猛獸,但對於民族這一生命體而言,卻是必不可少的陰陽順逆,即新陳代謝: 只分合理不合理。貌似“反曹擁劉”的老儒羅貫中實際非常非常新銳。

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劉備

劉備為什麼要桃園三結義?

照封建社會的潛規則,判斷漢室到底具不具備改朝換代的合理性,關鍵要看劉家到底還有沒有能人和王者。如果有,那麼不管他在哪裡,幹何種營生,都應當拉出來溜一溜。經過一番大浪淘沙,終於冒出了很牛的人劉備。他不但長有一副帝王相,而且心裡素質極佳,可做到“喜怒不形於色”,讓人難摸深淺。不過我們只要把握一點看行為,不看言語就不難窺破。就像判斷股票走勢一樣,重點關注成交量的變化,不看價格起落。

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關羽

劉備首先自省出劉家衰敗的內在原因是隻剩下 “仁”了,而且都是怕閹人、怕老婆、怕舅子的虛仁。但無論是守天下還是打天下都不能缺少實仁、實義和實勇三大件,當初劉邦、劉秀就是三者兼顧。劉備自信自己從中山靖王那裡承襲的“仁”還是蠻貨真價實的,只缺乏“義”和“勇”,所以他就拉了關羽和張飛結拜異性兄弟,強強聯合,還組建了一支遊離於官方和民間之外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其實嚴格說.該組織並不合法:第一劉備雖姓劉,且自詡皇室宗親,但沒有被確認,實為一介農民,所以沒有守在招兵榜前半路截獲政府資源,私自組建“義軍”的權力。第二,如果真是皇親,那就不允許與異姓結拜兄弟,會破壞皇家姓氏的純正a第三他們兄弟雖然幫助過“義軍”鎮壓農民起義,但關羽也有過“造反"前科,張飛鞭笞過督郵,又都屬於賊軍、草寇行為。

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張飛

不過亂世就是亂世,政府的合法性都遭到顛覆,哪還有人追究似是而非的擦邊球呢?這便是劉備的第一高:有眼光,有膽識,民主開放,因時而動。但儘管他大造聲勢搞結義,還是隻在民間有些影響,上流社會沒人理睬,比如袁紹等諸侯就都不認識他。他便來了個第二高:主動求發展。與伯樂識千里馬相反,他是千里馬找伯樂,很快便瞅準了一個可能賞識“三駕馬車”的人——曹操。曹操作為最具奪天下志向和才華的人,當然對仁、義、勇的真功夫求之不得。他正好與劉家人相反,重實不重名。於是劉備就若即若離總在曹操跟前晃悠、露才。

解密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真正意圖

桃園三結義

作為曹操來說,主觀上本只想利用他們為自己效勞,無意中卻幫劉備炒作了一把,聲名鵲起。例如,他先是給劉備機會,讓漢獻帝拿著家譜證實了其皇叔身份,後又給了關羽機會,讓他誅斬顏良、文丑,還放他千里走單騎尋哥。其間關羽是既表現了自己的義和勇,也反襯了劉備的仁義。古城斬蔡陽還折射了張飛之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